(一)概述
2021年2月18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1年第8期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抽检的8大类食品772批次样品中,22批次不合格。其中,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唐华盛世酒被检出违规添加甜蜜素。南都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这已是唐华盛世酒一个月内第二次被该局检出甜蜜素。此外,今年以来,孔府家酒、伊珠股份等知名酒企也被曝出同样问题。此事件在食品安全方面时有发生,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
(二)茅台镇唐华酒业白酒再被检出甜蜜素事件的主要过程
2月18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1年第8期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抽检的8大类食品772批次样品中,22批次不合格。据通报,此次抽检的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唐华盛世酒(酱香型白酒)、唐华盛世酒(酱香型白酒)(产品规格型号均为500ml/瓶、53%vol,生产日期2020/10/9)分别被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0.00230g/kg、0.00236g/k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
甜蜜素的化学名为环己基胺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白色结晶粉末状甜味剂。口服在体内无蓄积现象,40%由尿排出,60%由粪便排出。在甜味剂中,甜蜜素的甜味是最低的,仅为庶糖的30~80倍,后苦不明显,热稳定性高,是不被人体吸收的低热能甜味剂。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称,白酒中甜蜜素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的口感,超范围添加甜蜜素等甜味剂。因为相比白糖,甜蜜素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当然,也不能排除是企业在原辅料及生产环节把关不严造成。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南都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这是唐华盛世酒一个月内第二次被该局检出甜蜜素。1月28日,贵州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1年第4期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披露,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唐华盛世酒(酱香型白酒)(15编号)与唐华盛世酒(酱香型白酒)(10珍藏),均被检出甜蜜素。
南都记者梳理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家酒企多批次酒类产品被检出甜蜜素,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孔府家酒、上市企业伊珠股份等。
目前世界上对甜蜜素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像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是禁止使用甜蜜素作为食品甜味剂,但在中国、欧盟、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是允许使用的。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审批、使用范围的限定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是一些不法商贩抱存侥幸心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铤而走险,违规违量添加大量食品添加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糖精钠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甜蜜素有致癌、致畸作用,多个国家相继全面禁用;我国也对甜蜜素在食品中加入的量做了严格限定,饮料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0.25克/千克。
(三)茅台镇唐华酒业白酒再被检出甜蜜素事件的调查
对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唐华盛世酒(酱香型白酒),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结果, 新京报记者致电茅台镇唐华酒业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低级错误,公司员工将配制酒的样品拿去当白酒抽检。”同时,该负责人强调,这批酒并没有流入市场,仅用于抽检。
天眼查资料显示,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2999万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白酒生产、销售、酒类技术研发。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官网显示,2007年10月1日,公司获得由“遵义市消费者协会”颁发的“绿色企业”认证,现拥有窖池七十二个,年产优质基酒七百吨,普通基酒一千吨。公司先后创立了五个品牌:分别是唐华盛世、唐华茅酒、山里来、天下第一坛、满酱红。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1月,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唐华酒业有限公司被遵义市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5万元,2019年5月,其因销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再次被罚款1.5万元。
事实上,近期白酒企业添加甜蜜素事件频发,茅台镇唐华酒业白酒并非个案。
1月13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酒淘酒类专营店销售的标称新疆伊珠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伊珠全汁桃红葡萄酒,甜蜜素检出值为0.000162g/kg。而在2020年9月,伊珠股份已因葡萄酒中存在甜蜜素超标,被罚10万元。
1月20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温县福润多生活广场销售的标称四川·泸州市酒泉酿酒厂生产的1批次大青花酒,甜蜜素检出值为0.000839g/kg。
1月21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通报,东台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台南超市销售的标称江苏宿迁市洋河镇经典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红花瓷酒(吉祥如意),甜蜜素检出值0.0006g/kg。
1月25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标称为曲阜孔府家酒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府藏浓香型白酒被检出甜蜜素1.05×10g/kg。
而早在2020年,常德八百里酒业、“御龙牌”张北老窖、江西七宝酒业、齐鲁王酒业、山西四达酒等多家酒企均有产品被查出甜蜜素超标。
(四)茅台镇唐华酒业白酒再被检出甜蜜素事件的反思
近几年,白酒中检测出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的报道时有发生。2015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3000批次,共108批次白酒甜味剂不合格,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6%。2015年10月至12月,国家食药监组织抽检943批次白酒,其中不合格样品40余批次,食品添加剂(甜味剂)不合格10批次,占1.06%。2017年度重庆市食品检测抽检数据中,甜蜜素依旧是白酒中头号不合格指标。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为需要减糖、控糖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 、欧盟食品安全局(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等国际食品安全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均进行了上市前后的科学评估,按标准使用不会带来健康风险。但过量摄入甜味剂也会带来相应的潜在风险,有研究表明甜味剂的摄入与体重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高呈正相关。并且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食品中甜味剂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规问题,主要包括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重复使用、滥用复合甜味剂等。另一方面,全球多个国家的地下水中检测到了甜味剂的存在,其本身以及代谢产物可能引起的毒性作用备受关注。目前国际上对甜味剂进行的风险评估大多是基于单一甜味剂,但一种食品中往往添加多种甜味剂,对甜味的青睐使人们每天都暴露于不同的甜味剂组合中,各甜味剂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对甜味剂的风险评估不应局限于单一物质,要关注多种甜味剂联合使用所带来的累积风险。
一些食品添加剂标识的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甚至还有一些食品出现了错误标注的问题。无糖食品强调的是食品中不含有蔗糖和淀粉糖,可以添加糖醇这类食糖替代品。甜蜜素可在酱菜腐乳类、凉果类、蜜饯凉果类、带壳烘焙类和炒制瓜子类等5大类食品中限量使用,但其允许使用范围不包括白酒。部分无糖食品中使用了超量的甜蜜素和糖精钠,在糖尿病患者食用之后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
1.打造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问题,需要设定一个总监督管理部门,并针对食品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2.打造科学合理的食品链材料来源认证体系。
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需要加快打造一个完善的食品链条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全过程能够得到监督管理。同时,食品链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对原材料的来源进行记录,出具对应的检测报告,并安排合格的生产商负责生产和销售。
3. 打造科学合理的食品链准入制度。
食品是人们每天生活中必需接触的,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打造出一个完善、科学的食品生产链,并制定对应的食品准入制度,具体包含生产场地大小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技术力量整合制度等,对于一些没有经营许可的单位要予以取缔。
4. 强化对食品链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为了提升食品链的安全性,需要强化对食品生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完善食品生产链,对相应的执法人员实施专门的技术、法律法规培训,提升他们的执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