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03年4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发生1起因食用韭菜而引发的食物中毒,共发病9人,中毒原因为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病人经治疗后痊愈。上述情况发生后,青岛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销毁毒韭菜共1930公斤,防止农残超标韭菜流入市场。经检查,目前青岛经市政府批准的正规市场销售的韭菜等农产品,均未发现农残超标问题。

(二)2010年中国山东青岛毒韭菜事件的主要过程

因受季节变换及气温升高影响,蔬菜病虫害进入多发期。危害韭菜种植的害虫叫钻心虫,这种虫子生在土里,专咬韭菜的根,根部被咬断韭菜就无法正常生长了,因此菜农清除这种虫子使用的办法是灌注,即把农药混合到水里浇灌,把藏在土里的虫子杀死。钻心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农药很难杀死,有些菜农就是用国家列入违禁名单的农药,杀虫力强,但是残留不易分解,由于喷施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会随着韭菜的叶片滴落到根部的土壤,被根吸收。菜农用药频率和剂量逐渐加大,蔬菜农残超标情况开始增多,使得大量使用有机磷农药的韭菜流入市场,成为本次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

从2010年4月1日开始,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名食用韭菜后中毒的患者,他们都是食用韭菜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2010年3月27日,中国警方公布了“出口日本毒饺子案”真凶:就是有人投放甲胺磷。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也是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在作祟。韭菜,之所以成为农残罪魁,是因为其他蔬菜用农药是喷施,韭菜则干脆就是“灌根”,据悉,韭菜生长在土壤湿度达到70%、温度达到22℃左右时,根部会寄生出一种叫韭蛆的虫子,专吃韭菜根。为了防止钻心虫咬韭菜根,采用3911灌根(使药液渗透到韭菜根部的漫灌方法)使得韭菜长得好看,看上去肥厚、叶宽、个长、色深。3911属于高毒农药,国家禁止其用于蔬菜、茶叶等作物上,其残留可导致食用者头痛、头昏、无力、恶心、多汗、呕吐、腹泻,重症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等。另外,3911在人体内不容易被分解,如果长期食用这种有毒韭菜,那么身体内的毒素会越来越多,从而造成更多严重危害。个别种植户为了降低成本,使出的狠招就是用甲胺磷对韭菜进行灌根,所以韭菜农残不超标都难。

从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办、相关蔬菜批发市场主办单位等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被查出的毒韭菜主要是来自山东潍坊高密的夏庄镇、河崖镇及潍坊寿光的稻田镇等地,销售渠道全部是青岛早市和夜市。部分市民谈“韭”色变,济南一家大超市干脆下架韭菜。这次“毒韭菜”事件除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外,还对种植韭菜的菜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青岛地区韭菜的主产地莱西市孙受镇,1000多亩韭菜卖不出去,头茬韭菜1元/公斤也无人问津。

2004年3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摘发了《半月谈》(内部版)第4期已确定登载的《劣质奶粉吞噬生命之花——阜阳婴儿“大头怪病”追踪》一文。4月中旬《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篇幅全文转载。随后,包括中央电台和电视台以及美联社、法新社在内的众多国内外新闻机构、网络媒体都对此事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众媒体都参与了对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揭露和批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2010年中国山东青岛毒韭菜事件的调查

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青岛工商部门立即成立101个流动执法小组,检查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商场超市和农村集市1650个(次),检查蔬菜经营业户39138户(次),查验入市蔬菜等农产品索证索票89000余份,监督销毁农药残留超标韭菜1930公斤。2010年4月9日下午,青岛市工商局就流通领域的韭菜安全问题特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截止到2010年4月9日,共检出农残超标韭菜1930公斤,并予以销毁。

事件发生后,高密、寿光两市立即组织对辖区内所有韭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农资经营网点等场所进行检查,对农产品质量全面检测。虽然,两地绝大多数韭菜是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标准生产、施肥、用药的,产品质量合格,“问题韭菜”的源头暂未查清,但两市政府均表示,不能排除极个别农户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私自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行为。问题韭菜的根源在于种植环节,韭菜的根部容易出现韭蛆,很难防治。个别菜农为降低杀虫成本和省事,用高毒农药灌根。农药被韭菜根部吸收后残留量很高,流入市场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据了解,青岛查扣并销毁的1930公斤农药残留超标韭菜,不足检测总量的1%,除了早市、夜市外,工商管理部门在超市和经政府批准的市场上均未发现韭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但韭菜因此沾上的恶名,还是使这一产业遭到较重打击。受“问题韭菜”事件影响,韭菜近期在青岛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经不受欢迎。绝大多数无辜菜农和守法经营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燎原”品牌的绿色韭菜,直接进入北京、济南、青岛等城市大型超市,每公斤能卖到11元左右。田苑果菜公司技术员表示:为了防治韭蛆又达到绿色标准,种植基地除了使用低毒农药外,平时还必须用铁丝把韭菜叶架起来,防止其耷拉到地上引来更多韭蛆。此前,他们每天都向各大超市供应300多公斤韭菜,最近几天日均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四)2010年中国山东青岛毒韭菜事件的处理

“问题韭菜”连同此前海南、广西出现的“毒豇豆”“毒白菜”等一系列事件,再度引发全国上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目前,青岛工商部门已对进入青岛市场的韭菜,从以前的抽检变成现在的全面检测,每筐必检。青岛市农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农超对接”建设,采取在大型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设立专柜、专营区等方式,满足市民对放心韭菜的消费需求。为应对毒韭菜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提出以下相应建议:

第一,我国应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监管体系,完善相关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从种植源头提高农产品品质是根本。“问题蔬菜”多为个别散户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所致,暴露出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我国应大力推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逐步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菜农统一供种、统一供应农药、化肥等农资,统一田间管理技术,并实行菜田档案化管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对韭蛆进行绿色防控处理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产业。

第二,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应健全农产品检测标准体系,全面加强对农产品零售、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的监管,普及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设备,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防止“问题蔬菜”带“毒”入市。

第三,“问题韭菜”等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全面审慎地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公布事件调查结果,既要谴责不良商贩和不良农户,又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百姓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导消费者理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判断,消除可能出现的市场恐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第四,消费者要挑选韭菜时,首先看颜色油绿、个头粗壮、叶片肥厚的韭菜,有可能用了明令禁止的甲拌磷农药。目前韭菜上所使用的多为有机磷农药,易溶于水,消费者可在买回韭菜后用淡盐水浸泡一会儿并用流水冲洗,可有效减少农药在韭菜中的残留。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