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2年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南省禹州市夏都三粉厂、锋范农副产品、豫康三粉加工厂、禹鑫粉业、瑞田农副产品5家企业用“木薯粉”和“玉米粉”混制冒称“红薯粉条”、“山药粉条”等造假乱象。

这次被曝光的粉条在粉条原料、环境卫生等多方面不达标。晾晒场地紧挨厕所,污水满地,而这样的粉条,在当地被称为“通货”。市场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红薯淀粉每斤4元左右。为了省钱,用木薯淀粉代替红薯淀粉是当地常见的生产方式。

(二)2022年中国河南禹州木薯粉条事件的主要过程

河南省禹州市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经先进技术脱脂净化处理,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

2022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禹州“玉米淀粉”、“木薯淀粉”混制冒称“红薯粉条”、“山药粉条”等造假乱象。此次晚会曝光出大量违法乱纪、以次充好的商家,为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美其名曰“纯红薯粉条”,其实大部分用木薯代替。红薯粉与木薯粉外观形态基本相似,很难分辨,且在市场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红薯淀粉每斤4元左右。为了节约成本,用木薯淀粉代替红薯淀粉是当地常见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监管部门实地考察时发现,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的生产车间在一个简陋的民房里,现场脏乱,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了污渍,有的地方已经生锈,生产工人直接裹着编织袋或者塑料布干活。原料区的编织袋上赫然标注着木薯淀粉,老板坦承,这就是他们生产红薯粉条的原料,由于木薯淀粉的黏性很高,为了做成粉条,生产过程中还得加入15%左右的玉米淀粉缓解黏度,而这样的产品在当地竟然是通货。并且做好的粉条竟晾晒在污水处理系统旁边,不经过包装直接卖给批发市场,在产品名称标注上也含糊其辞,将以前的“纯红薯淀粉”改为“红薯淀粉”,甚至“红薯淀粉”都是笼统称呼。山药粉条大部分也还是木薯粉,山药成分20%左右,但包装上却写着“铁棍山药粉条”,并标注配料为“铁棍山药全汁、红薯淀粉、饮用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不能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并且其中巨大的利润差价也由消费者承担,商家知假掺假的行为也十分令人气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禹州粉条”事件后,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行动,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乡镇政府近200人迅速开展排查。当晚,即对涉事的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禹州市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范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豫康三粉加工厂、禹州市禹鑫粉业有限公司、禹州市焕斌三粉加工厂等6家粉条加工企业停产整顿,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截至当晚12时许,共查封粉条成品61.97吨、木薯粉84.15吨。同时,连夜出台《禹州市粉条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

(三)2022年中国河南禹州木薯粉条事件的调查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南省禹州市夏都三粉厂、锋范农副产品、豫康三粉加工厂、禹鑫粉业、瑞田农副产品5家企业用“木薯粉”和“玉米粉”冒充“红薯粉条”、“山药粉条”等造假乱象。红薯,很多人喜欢叫它“地瓜”,属于根茎类作物,主要可食用部位的块根是在地底下长出来的。红薯和木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在生物学分类上,二者却不是同一个科的植物,红薯是旋花科植物,木薯是大戟科植物,并非是同一类植物,市场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红薯淀粉每斤4元左右,为了省钱,用木薯淀粉代替红薯淀粉是当地常见的生产方式。

其中瑞田农副产品企业生产的一款“铁棍山药粉条”配料表标注为“铁棍山药全汁、红薯淀粉、饮用水”,但实际山药成分仅有20%左右,没被标注出来的木薯粉才是主要的原料,并且该假冒伪劣粉条在一家名为“禹薯坊”的淘宝店售卖,产品页面醒目的标注着“拒绝掺假,100%纯粉”,该店铺在当时便已经关停了。在禹州桐树张村的一个简陋民房里,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了污渍,狭长的过道摆满了一袋袋木薯淀粉,工人将少量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在一起铲入机器,经过多道工艺,就做成了粉条。木薯淀粉也是正常且安全的食品,木薯淀粉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弄虚作假,冒充价格高一倍的红薯粉欺骗消费者。不仅造假,生产环境也脏乱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禹州红薯加工也有100多年历史。禹州把以红薯为原料的粉条、粉皮、淀粉“三粉”加工作为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该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针对曝光的禹州市粉条企业及小作坊生产的红薯粉条使用木薯粉、玉米粉冒充“红薯粉条”、“山药粉条”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责成属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事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曝光的问题,反映了生产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地方属地监管责任压得不实。下一步,将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严肃追究生产者的违法责任和地方的监管责任。

(四)2022年中国河南禹州木薯粉条事件的处理

调查小组在河南省政府、禹州市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以下整顿工作:

1.严厉打击不法商家,保护居民消费权益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河南省禹州市粉条事件,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发布通报,已立即责成属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事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河南禹州市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锋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等6家粉条厂都使用木薯粉、玉米淀粉等原料生产所谓“红薯粉条”,经立案调查,上述6家粉条生产厂存在不真实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吊销这6家粉条厂“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河南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且负责人5年内禁止从事粉条行业。禹州市瑞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禹州市焕斌三粉加工厂、禹州市豫康三粉加工厂三家工厂除被吊销营业执照外,还被禹州市市场管理局分别罚款14.09万元、11.519万元、11.217万元;没收违法生产粉条6666公斤、4528公斤、300公斤。

2.严查加工原料源头,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曝光的禹州市粉条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红薯粉条使用木薯粉、玉米淀粉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环境脏乱差引发民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责成属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事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禹州市在以后的市场监管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抽检频次,重点检查生产环境卫生、原料采购验收、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贮存、包装等生产的关键环节控制,严把市场准入关,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规范粉条市场经营秩序,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3.对制作劣质粉条违法行为予以曝光,适度控制宣传报道

为避免媒体对此事件的过分渲染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务院办公厅对此次事件调查新闻报道工作的要求,随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调查组密切配合,严格把握对外宣传口径。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对禹州市制作的“木薯粉条”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而且有力地宣传了国务院、党中央对禹州木薯粉条事件的关心,宣传了有关部门如何处理案件的情况,达到了安定人心,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效果。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