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僵尸肉”事件是2015年影响范围广、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从 2015 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关于“僵尸肉”的报道沸沸扬扬,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僵尸肉”并将范围缩小至“新闻”类目,共出现 284000 个相关搜索结果。2015 年6 月,海关总署在国内 14 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行动的成果让人震惊,“70 后”猪蹄、“80 后”鸡翅……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途径,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百姓餐桌上。此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恶劣影响,是二十一世纪初爆发的中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二)2015年中国僵尸肉事件的背景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多为走私品;有的严重过期,一些走冻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长达三四十年。“僵尸肉”质量安全不能保证,通过化学药剂调味后变成“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

2014年10月,长沙市工商局曾检查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查获猪肚、凤爪、猪脚等动物产品25.3吨,大多数超过保质期24个月,部分进口冻肉没有入关证明,涉嫌走私。

2015年6月1日,长沙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打掉以黎某、钟某等分别为首的2个涉嫌走私冻品团伙,查扣涉嫌走私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均来至美国等国家约800吨,价值约1000万元。据长沙海关介绍,这是湖南历年来查获的最大宗走私冻品案。

2015年6月23日,新华社记者发表《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新闻报道,首次使用“僵尸肉”一词,因所述““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迅速引起广大媒体和大众强烈关注。

(三)僵尸肉的来源去向

1.“僵尸肉”从哪来?

当在发达国家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和审查之时,僵尸肉把目光瞄准了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肉制品消费量显著增加的中国首当其冲。在 6 月份的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中,据相关人员介绍,最常见的走私路径是:走私人员从境外以低价采购货品,用集装箱发至香港,然后发往越南海防,在中越边境的芒街拆解,雇佣边民“蚂蚁搬家式”将冻品运到境内。一个 35吨的集装箱冻品由几十个边民搬运,一两个小时就能搬完。这一走私途径和“蚂蚁搬家”的走私方式其实早就存在。新闻报道显示,早在2004 年,广东等地的冻品走私活动就呈现上升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从香港经海上走私冻品至广东等地分销,引发鸡爪等冻品“走私潮”。而在 2012 年,广西南宁市集中深埋销毁 250 多吨走私冻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冻品来自美国、越南、巴西等国家,并从越南走私入境,走私分子以南宁作为中转站,将这些冻品销往我国部分省区。

2.冷冻费用每年每吨仅 17 元

“僵尸肉”被公布后也引起了许多质疑,网上有消费者称四十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甚至要超过冻肉本身的价值,没必要花大力气走私进入国内。真的是如此吗?一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员告诉记者,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电费不同,这种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非常低廉。作为战备物资储存的肉类,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 17元/年左右。也正是低廉的储藏成本和价格,催生了近年来走私过期陈年肉的市场热潮。该人士称,售价低于 30-40 元区间的牛肉,就有这样的嫌疑。

3.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

陈年冻肉在零售市场很难见到。那么,“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据了解,走私肉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再加工、分销产业链,重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走私肉入关后,主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目标客户就是小餐馆。”这类过期冻肉的进口价格非常便宜,也没有检验报告。为躲避检疫监管环节,分销时也会避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向二三线城市的餐馆供货。“这类肉存放时间过长,为保持外表的油亮也会注水,用手摸时表面有黏稠感。”在这张走私销售网络中,形成了驻点团队、环环相扣的严密模式。走私肉由国外运往香港等口岸,再通关进入广州等集散城市,经过分割、再冷冻后销往全国各个渠道。同时,厂房跟冻库往往建在偏远郊区,运输时由好几批车队走不同线路,每个地点和环节都有对口人员接应,直接销往饭店、餐馆。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业内实际并不多见,只有在国外部分冷库盘点时才会流出,超出保质期 1或2 年的冻肉才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进出口肉类贸易周期较长、交易量庞大,一旦出现积压过期,就会有大量经销商找上门,“提出以 40%或50%甚至更低价格全部收购。

(四)2015年中国僵尸肉事件的处理

“冻品走私网络覆盖全国,打击冻品走私应该加强多省合作,特别是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主战场’应该联合打击,实现源头打击,从根源上解决冻品走私贩私问题,切实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维护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

1.在 2014 年海南省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民革海南省委会在《关于加强走私冻肉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食品安全的建议》中指出,在海南销售的进口冻肉,90%以上都是走私产品,大部分从广东的水路、广西的中越边境走私进来。由于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来自我国禁止进口的疫区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针对建议,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对全省打击走私冻肉产品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多措并举,严厉打击存销走私冻肉违法行为。

2.2015年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2015年第29号)》规定:“海关总署、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对走私冷冻肉品犯罪行为的调查,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冻肉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包括幕后指使人、承运企业和相关人员、承储冷库经营企业和相关人员以及采购使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肉品流向餐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所有冷冻仓库、肉食品经营企业、加工企业、餐饮企业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不得承储、购买、销售来源不明的冷冻肉品。”

3.为了防止“僵尸肉”现身乐山市场,市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支队高度重视,在 7 月 1 日—8 日在市中区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检查,并要求各区(市、县)局同步开展此项工作。为了保证走私“僵尸肉”专项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支队还专门成立专项检查工作组。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