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胶囊药品是: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襄。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硝锉胶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襄、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林胶囊、炎立消胶囊。
(二)2012年中国河北毒胶囊事件的主要过程
儒岙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调查者在当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在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主要供应东北、江西等地一些药厂,所用原料主要就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历时半年,调查者十多次前往新昌县调查,一名曾在新昌华星胶丸厂承包胶囊生产线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种神秘的白袋子明胶大多来自河北、江西等地。根据掌握的线索,调查者随后来到河北省衡水市追查白袋子明胶的真相。
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位于衡水市阜城县,具备年产上千吨明胶的生产规模,是一家获得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这家厂的库房里,调查者看到了大量白袋子包装的明胶。据厂里的一名经理介绍,他们厂2011年生产了一千多吨这种白袋子明胶,其中大部分都卖给了浙江新昌地区的药用胶囊厂。这名经理告诉记者,白袋子包装的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所以价格便宜,每吨只要几百元。鞣制后的皮革通常被用来加工皮鞋、皮衣、皮带等皮革制品,这些便宜的皮革下脚料则被他们厂收购来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卖给一些胶囊厂,做成药用胶囊供应药厂生产胶囊类药品。”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
在包装车间,记者注意到,这种工业明胶被分别装入两种包装袋,一种包装上赫然印着”工业明胶”的字样,另一种包装上则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产品标识。同样的明胶,最后被套上了不同的包装,标明工业明胶的卖给各种工厂作为工业粘合剂,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胶,则卖到浙江等地的胶囊厂加工药用胶囊。
前后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调查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和江西弋阳龟峰明胶公司两家明胶生产企业,采用铬超标的”蓝矾皮”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套上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包装,通过一些隐秘的销售链条,把这种白袋子工业明胶卖到浙江新昌地区,这种铬含量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由于价相对便宜,被当地一部分胶囊厂买去作为原料,生产加工药用胶囊。这种被检出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青海格拉丹东、吉林长春海外制药等药厂,做成了各种胶囊药品。
(三)2012年中国河北毒胶囊事件的调查和发生的原因
调查者在华星、卓康两家胶囊厂,分别对白袋子明胶原料和药用胶囊成品进行取样,送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经过检测,这两家厂的白袋子明胶的铬含量分别为62.43mg/kg和103.64mg/kg,按照国家标准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mg/kg的规定,这两种明胶重金属铬含量分别超标30多倍和50多倍。两家厂的药用胶囊样品中铬含量分别为42.19mg/kg和93.34mg/kg,分别超标20多倍和40多倍。
随后,根据调查中掌握的线索,调查人员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验了166批明胶,检出1批产品铬超标;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对毒胶囊进行报道。
发生毒胶囊事件的原因主要有:
- 企业信用的缺失,“毒胶囊”事件中,企业更多的是把工业明胶掺进食用明胶来降低成本,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生产经营者信用缺失,企业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追逐利益到了漠视生命的地步。
- 政府的职能分散,近年来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将政府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暴露无遗。“毒胶囊”事件再次显露出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的现象,各个职能部门不但在监管过程中没有形成联动互生的效应,反而显现条块分割、执行打滑、接口不畅等诸多问题,导致监管失衡,难以做到“法制化管理,程序化操作,标准化运行”。
- 消费者的无助被动,消费者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全,虽然维权意识在逐步提高,但还远远不够,往往成举报无门的势态。消费者这种对食品质量知情权的缺乏,在这样一个混沌消费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成为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问题。
(四)2012年中国河北毒胶囊事件的处理
1.各企业做出的回应处理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有企业已经宣布召回问题胶囊。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铬含量超标最严重的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炎立消胶囊。
在央视曝光”问题胶囊”4天后,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于19日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当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在这份通告中,修正药业称央视15日曝光此事后,他们立即全面召回并封存批号为100901的涉事羚羊感冒胶囊。据了解,该批次产品主销往吉林地区,共有199件。通告中说,当前修正药业羚羊感冒胶囊生产线已全部停产自查,同时安全小组已展开内部质检、采购、流通等环节的检查和责任追溯,并积极配合国家药监机构对胶囊产品的检验。
2.政府的监管处理
浙江河北等地已查封相关问题企业,截至2012年4月15日18时,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的相关问题企业,公安机关已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药监局紧急叫停问题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由于涉嫌铬超标,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药物胶囊视同药品进行管理。公安部也积极部署彻查严打”毒胶囊”犯罪,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5月2日召开部分省级检察院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高检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和曹建明检察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以强化法律监督的实际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稳定大局,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卫生部发出《关于配合召回和暂停使用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药品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购入和使用。
2012年4月21日,有关部门再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工作安排。要求进一步形成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公安、监察、卫生、质检等部门参加的密切协作、配合办案的工作机制,全面清理整顿明胶生产和药用胶囊生产使用情况;派出多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再次赴浙江、河北、江西等地,督促当地政府对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加快调查;继续全面开展药用明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和产品的排查检验工作,对所有产品进行检验,确保进入市场销售和使用产品的安全性。
3.法律法规的完善
2000年7月1日起,胶囊质量标准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控制标准。2001年1月2日,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司《关于空心胶囊有关问题的批复》(药管注函[2001]9号)明确规定,对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按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核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也就是说,药用空心胶囊应该按药用辅料管理。
进一步规范对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一是,明确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必须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二是,统一药品审批,取消药品地方标准,将中药材、中药饮片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三是,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处方药是需凭医生处方方可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公民可以自行购买、使用的药品。
4.新闻媒体的监督
在媒体公布“毒胶囊”涉事企业名单和产品批次后,短时间内被迅速散播,人们奔走相告,许多热衷于接受网络新闻的年轻人都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传播出去,新闻媒体起到了对公众权利的保护,对政府权利的监督的作用,通过网络新闻的报道、传播,人民空前团结的站在了一起,当触犯众怒事件发生后,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时候,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公开了涉事企业的相关信息,迅速的处置了一.大批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