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06年9月1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接到紧急消息:威斯康星州暴发食源性疾病。经调查确定疾病暴发的根源是袋装菠菜中的O157:H7大肠杆菌所致,此次事件波及美国26个州及加拿大部分地区,共造成204人发病,其中104人住院,31人患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3人不幸死亡。这种具有强烈危害性的病毒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媒体对此事件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反应进行了密切报道,是一起典型的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2006年美国毒菠菜事件的主要过程
在美国人们一年四季都会吃菠菜,几乎每一本关于营养和健康的书籍都会提到它,《超级食物》一书的作者布莱特博士,更将菠菜列为14种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超级食物”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的蔬菜生产大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美国菠菜的主要产地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2005年,全美国菠菜种植业产值达3.25亿美元,而其中大约有74%是产自加州。美国人喜欢用菠菜加上水果、干果和其他蔬菜,做成爽口的沙拉。也正是对于美国消费者在食用菠菜时多数未经过熟制处理导致此次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范围较大,但同时暴露出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管局对于食品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的行为。
2006年9月1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接到紧急消息:威斯康星州暴发食源性疾病。两天之后,威斯康星州的公共健康官员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初步确定疾病暴发的根源是袋装菠菜。此时,受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美国8个州,造成50人发病,其中1人死亡。2006年9月1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发布了菠菜禁食令,呼吁民众暂时不要吃袋装菠菜。第二天,又将禁食范围扩大到全部新鲜菠菜。自此,各商店迅速将袋装菠菜下架,餐厅也将其在菜单上除名。
截止2006年10月6日下午1时为止,所谓“毒菠菜”被发现以来,已造成美国26个州199人感染O157:H7亚型大肠杆菌生病,其中102人(51%)住院,31人(16%)发生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HUS),3人不幸死亡。所有感染人群中,151例(71 %)为女性、22例(11 %)为5岁以下儿童。发生HUS的病人里29%为18岁一下青少年儿童,8%为18-59岁组,14%为60以上老年组。发病者可以明确回忆证实感染发病时间的,80%在8月19日至9月5日这段时间内,发病高峰期为8月30日至9月1日(30%发病者)。
自食品药物管理局9月14日发布第一则疫情通告开始, 美国各大媒体迅速反应截至2006年9月27日22时整,除去电视广告,美国五大媒体发布的报道中与“菠菜、大肠杆菌”相关的报道数量统计如下:纽约时报22篇,华盛顿邮报111篇(包括报纸文章、专栏作家博客、主题讨论会、新闻图片4种类型)、CNN38条,洛杉矶时报21篇。世界他国媒体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GOOGLE中与“菠菜、大肠杆菌”相关的网页多达896万个。一时间, “菠菜事件” 成为了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对象。
10月27日美国负责调查毒菠菜事件的人员表示,罪魁祸首是野猪。据他们分析,可能是野猪将致命细菌传播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菠菜田里,引发毒菠菜事件,调查人员将怀疑的目标锁定在一个农场, 这个农场的菠菜田都被栅栏围着,但野猪常常拱倒栅栏,钻进田里吃菠菜。调查人员从一头野猪、溪水还有农场的牛身上采集样本,结果发现,从野猪身上采集的样本呈阳性,与被怀疑引发毒菠菜事件的E型大肠杆菌的菌株是相同的。
(三)2006年美国毒菠菜事件的调查
疫情发生后,从事发地区、州到负责全美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最高责任部门都各司其职,依照法定的应急管理程序履行各自的职责,及时向公众发出警告,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应对争取了时间。跟进措施有力得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责任部门是农业部及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下属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大肠杆菌感染发出预警后,上述部门随即根据各自分工全力投人疫情的防治。
1.通过疫情线索加紧确定病源
部分患者还保留着标有公司名和标签号的袋装菠菜,还记得“自然选择”食品公司是提供袋装菠菜的厂商之一,这为FDA的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FDA和CDC的联合调查很快就查明了袋装菠菜就是致病元凶,并查明了病毒是由于灌溉及加工菠菜的水源受污染产生的,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该公司总共为30家企业提供菠菜产品,其中为Dole公司提供的袋装嫩菠菜就是引发此次疾病的罪魁祸首。“自然选择”食品公司的数据显示,受污染的袋装嫩菠菜来源于4家农场,最后,FDA把调查范围缩小到其中一家,并指出污染源是该农场的土地。据加州食品紧急事件应对小组介绍,2006年的种植季节之前该地区的种植者并没有采用第三方认证的形式来确保其操作与FDA指南的一致性。而且农场及其周围地区存在着潜在风险包括野猪和暴露于牛家畜及野生动物粪便的灌溉水源。调查人员在农场的河水、家畜粪便及野猪粪便的样本里发现了导致疾病的0157:H7大肠杆菌。虽然FDA快速察觉到疾病的暴发并迅速进行追溯调查,但当其追溯到受污染的农场时,“毒菠菜”的收割与加工工作已经进行将近1个月。
2. 召回涉嫌带毒产品
9月15日也就是在FDA确定病源为菠菜的第二天,“自然选择”农产品公司就主动召回保质期限在10月1日前的所有含菠菜的产品,包括外销到加拿大、墨西哥的免洗包装菠菜,并检查其下属各农场的污染情况,暂停菠菜生产。到16日,美国所有超市都撤下了货架上的袋装菠菜,一些超市甚至下架了所有新鲜菠菜。
3.是加大疾病的防治宣传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断通过网站及其他途径发出警告,让各州民众近期不要吃菠菜,相关部门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加强菠菜包装标示,加强对其他蔬菜生产厂商和农场的监管等。媒体倾力配合。“毒菠菜”事件中,媒体的积极作用就相当突出。自食品和药物管理局9月15日发布第一则疫情通告开始,美国各大媒体就迅速反应。政府与媒体共同合作,这种良性互动对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平稳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等主要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信息,不仅与政府立场保持协同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发挥特色,多层面地进行深人报道,充分展现了政府抗击疫情的信心,很好地疏导了社会不安定情绪。
(五)2006年美国毒菠菜事件分析及处理
菠菜及其他绿叶菜虽然曾引发多起食源性疾病,但其致病的概率却很低。2005 年,美国民众共消费3084万千克新鲜菠菜,其中可致病的受污染菠菜只有454. 5kg。但不可否认,绿叶菜是最易致病的农产品之一。 1996 年以来,由特殊水果蔬菜引发的微生物感染事件中,有34%的暴发(即24 起)、10%的发病、33%的死亡是由绿叶菜引起。而这24起的暴发事件中就有20起是与0157 :H7大肠杆菌有关。
为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美FDA曾制定了非官方指南,为种植者提供食品安全计划的制度框架。很多种植者都拥有复杂的私人食品安全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最为普遍的做法是:采用FDA非官方指南以降低污染风险。同时,他们还采用第三方认证以确保操作与指南相–致。但疾病的暴发并未因此而停止。原因在于:存在着部分种植者不愿采用指南或者没有正确地长期采用。同时,该指南还存在一-些不足, 指南里并没有把全部的特殊疾病暴发机制叙述清楚。虽然在绿叶菜安全方面FDA做过大量调查,行业内部投入了不少努力,科学研究者也做过很多研究,但都不能解释绿叶菜受污染的途径及如何避免进一步被污染。无论是绿叶菜行业还是政府部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怎样的操作才是既具有科学基础又可以用最小的成本降低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此次由菠菜食品安全引起较大范围影响使得部分农产品行业呼吁联邦政府场介人并规范食品安全,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2007年1月,联合新学鲜农产品协会提出一系列强制性准中则以保证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信度。联邦政府从特殊商品的需求出发,批准了这些准则,对相关商品的生产者实行强制性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监管。
2007年4月1日,大型袋装色拉产商Fresh Express公司出资20万美元支持绿叶菜内0157 :H7大肠杆菌的科学研究。同月,美国农产品营销协会、泰勒农场、西部种植者协会、加州农场局联盟、加州食品农业部和加州大学共同出资50万美元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立了农产品安全中心。
(四)2006年美国毒菠菜的影响
虽然仅因为一家公司的受污染菠菜而导致疾病暴发,但整个菠菜行业都受到巨大影响,菠菜产品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加州是美国第一大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基地,其生产的优质蔬菜和水果畅销美国各地,也很受世界许多国家消费者的青睐,素有“世界沙拉盘”的美誉。“毒菠菜”事件被披露后,美国各大超市的袋装菠菜纷纷下架,普通民众对菠菜敬而远之,大量成品菠菜被销毁,种植菠菜的农场、经营蔬菜的商店以及餐厅的收人都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毒菠菜”事件给加州菠菜种植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万至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