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辽宁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是大连周边海域养殖海参最大的一片区域,由于养殖户大量添加抗菌素等药物,导致近海物种几乎灭绝。近几年海参围海养殖兴起迅速。有渔民表示,在这片海里,像乌鱼、对虾等其他生物现在都已经“灭根了”。不仅仅是大连庄河,整个渤海湾的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一带,海参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几万公顷连成一片。在盘锦海参圈已经深入到斑海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养殖产业密集对近海海域造成污染,渤海湾生态系统现在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氮磷比重已严重失衡。
(二)2014年大连养殖海参大量添加抗生素事件的主要过程
大连市具有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条件 、技术优势和基础设施。大连三面环海, 东濒黄 海,西临渤海,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夏无酷 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 ,温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 海水经济动植物生息繁衍 ,是我国北方最适宜发展 海水增养殖业的理想场所。 大连的海岸线长达 1906 km ,其中陆岸线长1288 km ,岛岸线长618 km , 岛屿 226 个 ,领海基线以内属大连管理的海域面积 约2 .3 万 km 2 。大连市拥有众多的优良港湾, 港湾 的基岩岸段长 950 km ,均适合开展海水增养殖业 。
皮口镇是普兰店市唯一的商埠口岸, 也是主要的 渔业产区, 这个地区在普兰店市渔业经济中占据着主 导地位。长时间以来, 由于养虾业的衰落, 最近几年沿 岸养虾池塘已全部转向刺参养殖生产。特别是近两三 年来, 由于陆源污染和养虾自身污染原因, 沿岸水域生 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水质条件发生明显恶化, 从而导 致池塘刺参养殖和育苗生产病害的不断发生和加剧。 面对这一极为不利的局面。
皮口镇面积有93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的海参养殖圈。一般海参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清理,即把水放完把海参捡走,然后重新清理圈内淤泥,再用生石灰杀菌,平均每亩要撒七八十公斤生石灰。随后,潮水会把养殖圈里的生石灰和清理出的废物排放到近海,完成整个清理过程。
海参养殖添加大量的药物,已不是秘密,除了抗生素还要投药杀死海参圈里的其他生物,以便其他生物不会与海参争营养,所以海参圈周边水质较差。
(三)2014年大连养殖海参大量添加抗生素事件的调查
1.事件爆发后,当地政府迅速做出批示,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的专项调查组,央视经济频道派出记者跟随调查组采访。通过调查跟踪海参种植情况了解了其问题的原因。
(1)清理使用漂白剂
据北京晨报报道,皮口镇面积有93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的海参养殖圈。一般海参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清理,即把水放完把海参捡走,然后重新清理圈内淤泥,再用生石灰杀菌,平均每亩要撒七八十公斤生石灰。随后,潮水会把养殖圈里的生石灰和清理出的废物排放到近海,完成整个清理过程。
记者调查发现,每当海参圈放水的时候,周边就会有死鱼,对于近海的候鸟来说充满威胁。据一位海参养殖场老板介绍,他们清理海参粪便或污渍,使用的都是次氯酸钠和医用双氧水。
次氯酸钠的成分实际上是漂白剂,具有腐蚀性,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与医用双氧水一起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最终,这些养殖废水都将排到海里。曾有研究结果表明,漂白剂过量会对鱼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如果大量使用漂白剂和石灰类化工原料,直接排放可以导致海岸浮游生物死亡
(2)育苗添加抗生素
为了提高海参幼苗成活率,防止生病,养殖户会在参苗池里大量添加抗菌素等药物。“撒青霉素,消炎的,杀菌的”,一位大连长兴岛的海参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隔个三天四天换一次水,那有一根管子,放下来,水就排走了”。
海参养殖添加大量的药物,已不是秘密,除了抗生素还要投药杀死海参圈里的其他生物,以便其他生物不会与海参争营养,所以海参圈周边水质较差。
在一家海参育苗车间的门口,记者发现有很多化工圆筒,车间大门内还能看到很多溶剂的搅拌器。对于这些桶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可以从海参育苗厂的门外垃圾堆里找到一些线索。
在车间外的垃圾堆里,散落着很多小瓶子,标签上写的是注射用头孢曲松纳,这是一种抗生素。此外,垃圾堆里还有一些专门给海参用的药品,部分上面写的是“强力参康1号水产专用”。
头孢曲松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等疾病。除了头孢,记者还发现了盐酸诺氟沙星、六抗底安、聚维酮碘溶液、海参解毒安、酵母细胞壁多糖等多种药物,甚至还有带有一种菊酯类的杀虫剂灭扫利。
2.对不合格海参养殖生产企业的源头查处。
根据大连市政府提供的名单,质检部门对所标识的多家海参养殖生产企业的调查显示,多家企业中有3家无厂名厂址,27家有标称生产单位。
对上述查处的违法行为,各地视不同情况依法进行了处理。一是对检验为不合格产品的,予以没收、销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并及时通报、追缴劣质产品;二是对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责令停产,要求依法申领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恢复生产;三是对产品经检验合格的,解除对企业产品的暂控,企业可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四是对涉嫌犯罪的7起案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五是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合格的予以解封。
3.新型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
近年来,为减少动物养殖用抗生素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农业部在减少养殖产品抗生素残留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出台并实施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四)2003年中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处理
调查组在大连市政府与皮口镇镇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1.彻底查清海参添加抗生素来龙去脉。
调查组详细查阅了政府提供的“抗生素海参”有关资料,对提供的32份案卷、42份检验报告逐一认真查看,基本查清了多种抗生素的来源;同时通过看资料、调案卷、查现场以及与相关人员谈话、犯罪嫌疑人提审等途径,初步掌握了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主体情况、扣留封存涉嫌添加抗生素海参情况等。
在追查问题的同时,调查组积极组织了对海参的销售渠道进行调查的工作。初步查清了滥用抗生素海参的的危害范围和致病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和指导意见。
2.严厉打击海参养殖滥用抗生素的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合法企业正当权益。
阜阳市共抽检各海参72组,对多个不合格海参进行了扣留,在调查组和公安机关的指挥、协调下,进行了各项处理。
3.立足本次事件,加强全国海参养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
水产养殖抗生素的滥用;给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水产养殖尾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但养殖尾水中的抗生素对部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具有强烈抑制作用,造成反应速率下降、工艺效率降低和处理能力下降,氮、磷去除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处理后尾水外排水域富营养化爆发的风险加大,对近海排放水域的水质威胁很大
4.对养殖海参滥用抗生素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曝光,适度控制宣传报道。
为避免媒体对此事件的过于炒作而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根据中宣部新闻局、国务院办公厅对此次事件调查新闻报道工作的要求,随同调查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调查组密切配合,严格把握对外宣传口径,所有新闻稿以新华社通稿为准。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