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大米镉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污染,土壤和品种对大米中镉含量影响很大。镉大米事件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是二十一世纪初爆发的中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二)2013年镉大米事件的主要过程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镉的水溶性强,在降雨时,含镉高的露天矿区、露天堆放的矿山废料、以及城市周边堆放、填埋垃圾中的镉就会随着雨水淋溶、释放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造成土壤和水污染。镉具有强致癌性,长期摄入将会严重影响人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功能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镉中毒者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2007年抽调了170多个大米样品中,有10%的市售大米存在着镉超标的问题。专家经过调查后发现,在未加镉的土壤中,超级稻中镉的含量是常规稻的2.4倍,其籽粒中镉的含量是普通杂交稻的1倍多。潘根兴教授解释说,超级稻之所以镉污染超标更为严重,是因为它的根系发达,对土壤中的镉吸收力更强。
2013年2月27日,一篇题为《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的报道(镉超标大米),牵动公众敏感而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重金属镉超标的万吨“毒大米”流入广东的消息被媒体曝光,舆论哗然。之后“镉大米”事件持续发酵。5月16日,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8批次米以及米制品的抽检结果,其中8批次镉超标,这8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来自于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5月23日,广东省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布了广州市等10个地市大米镉含量抽检数据。除了茂名、潮州两个地市全部合格外,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梅州、中山、清远8市抽检的2182批大米中,120个批次不合格。此次在广州共抽查815批次大米及米粉,有73个批次镉含量超标,不合格率近9%,生产企业以广东和湖南为主。
湖南省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2012年水稻产量2631万吨,占全国水稻产量的12.9%。但同时湖南也是有色金属之乡,2013年广州通报的超标大米批次产地就分别位于湖南重工业城市株洲市和衡阳市,都是有色金属之乡,而环境污染就是本次灾难性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5月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其中,涉事大米大多来自湖南省的攸县和衡东县,导致湖南大米滞销,很多米厂关门,农民不愿种水稻。湖南是水稻大省,两个县的镉大米事件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镉大米事件曝光后,对我国大米主产地湖南的冲击明显。湖南各地的米厂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停工情况。2013年湖南稻米市场陷入极度低迷的状态,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相继破产,外销同比减少一半以上。
镉大米事件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在1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千万亩左右。为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国家每年将拿出专项资金,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
(三)2013年镉大米事件的相关调查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联合国食品标准委员会规定,每千克大米镉含量不超过0.4毫克。欧盟规定每千克大米镉含量不能超过0.2毫克,中国的相关标准也是0.2毫克。人长期使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疼痛病,主要表现在腰部、手部、脚部等关节疼痛。除了关节疼痛外,镉元素对人体肾脏也会造成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损害泌尿系统。
- 2013年镉大米事件相关市场检测调查
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2013年9月,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出3批次大米镉超标,超标最高为0.8mg/kg。福建省质监局通报了第二季度粮食类加工品产品抽查结果,其中3批次大米镉超标,主要原因是企业进货把关不严。涉及企业分别为建阳市华棋粮食加工厂、顺昌县埔上良旺精制米加工厂、武夷山市玉岩粮食加工厂,对不合格企业已及时依法采取责令召回问题产品,停产整顿,监督企业销毁召回及库存的问题产品等措施。Gang Li对在福建省采集的206个大米样品分析得到,12%的样品的镉含量超过了国家限定值。另外,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的大米也被媒体批露存在镉超标的情况。
2. 2013年镉大米事件相关原因调查
在我国,农产品被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耕种环境污染以及化肥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稻品种也是重要因素。
据不完全调查,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另有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三者合计占到中国耕地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达12.1%。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指出“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 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耕种环境的污染,采矿、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污水灌溉等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湖南工业废水中镉的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达43.29%,江西为14.28%,广西为12.37%,广东为5.51%,四省占据了全国镉排放量前五位中的四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范小杉指出,以湖南、广西、江西为核心,包括广东在内的南方省区,是我国工业废水镉排放最为集中的区域,并呈现向湖北、福建扩散蔓延的态势。而在这其中,湖南一直是全国最大的镉排放地,甚至所占比重还在不断上升。
有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能力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它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作物品种。湖南省地质研究院教授童潜明曾经表示,大米中检出的镉超标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使用的磷肥中镉含量高,这一问题在全国都较为普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刘仲齐解释,以稻米镉污染为例,同样的本底条件,同一品种水稻,不同植株间镉含量会有差别;同一植株中,茎、干、叶的镉含量可能很高,籽粒的含量可能很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湘江流域作为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产地,土壤中本身镉含量就高,并且土壤为红壤,是酸性土壤,而镉在酸性土壤中更容易被吸附。与此同时,湘江流域种的是籼稻,籼稻本身容易富集镉等重金属。
广东镉大米事件爆出1个月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称,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网格单元,收集深层和表层土壤样品,从而绘制出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目前全国耕地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另有资料披露,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中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3. 2013年镉大米事件之前类似事件调查
早在2002年就有调查显示我国大米存在镉超标的情况,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镉的超标率达10.3%。2006年,Fangmin C在我国东南地区采集了269个样本的大米,通过检测其中的镉和铅的水平,发现大米的合格率分别为95.9%,84.8%。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在全国6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其中镉含量超标的达10%左右,其中中国大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2011年2月,财新《新世纪》记者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暗访,揭示了浮出水面的大米镉超标现象,首次向外界传导出中国镉污染的全景图。
2006年7月,环保部就曾联合国土资源部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土壤污染普查,目的在于摸清全国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该调查已于2010年完成,然而调查的数据至今仍未公开。在2013年广东镉大米事件爆出后,一位北京律师向环保部申请公开2006年开始的土壤调查情况,但该申请以“国家秘密”为由被拒绝。政府虽然在治理环境重金属已有所行动,但目前采取的是不公开的政策。不公开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引起群众的恐慌以及相关农民的损失。
(四)2013年镉大米事件的影响
2013年2月27日,《南方日报》发表了题为“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的报道,随后5月份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18批次大米及制品中8批次镉超标,湖南大米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央视“新闻1+1”栏目报道后,给湖南和其他一些南方水稻产区的大米种植和加工业造成了严重打击,5月上旬湖南晚稻收购价每50千克132元,同比下跌约20%,许多地方有价无市;全省约有40%大米产地加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些地方70%大米加工企业停工,库存积压严重,农民种植积极性急剧下降。“镉大米”事件已经影响到了全国粮食收购和数量安全,其波及范围之广、公众反应之强实属罕见。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13年镉大米事件发生后,农业部、财政部启动了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土壤中镉有效态呈下降趋势,稻米镉含量达标率提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