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子推,实行禁火冷食,因此清明饮食多以“寒食”为原则,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清明节吃的食物也不尽相同。接下来给大家列举几种不同地域的清明节吃食。

清明吃什么?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将艾草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汁液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面皮。团子的馅心通常是用细腻的豆沙制成,在包馅时还会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增加青团子的风味。团坯制好后,将它们放置入笼中蒸熟,出笼时再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2.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会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源起先秦时代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导致食物匮乏,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还可以用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画得五颜六色的鸡蛋是可以吃的;另一种是雕蛋,仅供玩赏。

3.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馓子却至今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4.螺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5.茶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一带有清明节祭祖拜神敬献茶水的风俗。在清明节祭扫祖宗坟墓时,除了摆放各种祭品之外,还要斟上一杯茶,且往往要选用最好的茶叶。当地人认为,敬神后的茶不仅能够消除病痛,还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6.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省泰宁县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毛茸茸、鲜嫩嫩的鼠曲草,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时节。在泰宁南北,制作暖菇包的方法有些差异。南边用新鲜的暖菇草为原料,做出的暖菇包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边多用暖菇粉制作,做出的暖菇包形似弯月,外形与水饺相似。

除了上述介绍的有关清明节吃食以外,还有山西人吃的子推馍、福建人吃的薄饼等……小伙伴们,你们的家乡在清明节时又是吃什么呢?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