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三驴肉汤馆在宝龙广场的东北角路边,开了几年了,我来来回回路过也没有进去看过。马上三八了,一个姐姐约着去过闺蜜节,我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居然错过了这个泰安城里的独特美食餐馆。

店门口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小毛驴,一楼是就餐大厅,二楼中间是大厅,旁边是布帘隔断,木桌木椅,生意是满兴隆的。

中午吃的油水过大一直不消化,我胃里不太舒服,本来晚上又一向不吃饭,我一点食欲都没有,况且人不多,在我极力坚持下,我们点了几个相对清口的菜。

毫无食欲的我看着这道双艳蒸春,想着没有油尚可浅尝辄止,然而一吃之下居然想一尝再尝。颜色吸引人固然重要,更主要的是蒸的火候恰到好处,外面的一层薄面已经蒸至透明,咬下去是软糯的,在碰触牙齿时却有胡萝卜和茼蒿不同质感,既不是软得尝不出食材,又去掉了生鲜胡萝卜和茼蒿过强的独特味道,一口红色是胡萝卜仅余的一丝天然甜,再一口绿色是茼蒿残留的蔬菜香,这样轮流吃是一番味道,再加上蒜醋汁就是另一番味道了。山东人都知道蒜醋蘸蒸菜的爽口,无论什么季节,这都是一道让人胃口大开的清爽菜。

五香酥鱼是他家的招牌菜,咸淡适度,鱼肉都入了味,带点甜辣,骨头刺都是酥烂的,几口鱼肉入口就可以去打开鱼腹了,里面是酱煮花生,合着鱼肉的软,加上一口花生的韧,唇舌之间都是享受美食的欢愉。

既然胃口大开了,到化三怎么能不尝尝驴肉,肉吃不下去了,点的驴皮和拐骨,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此菜的香美自不必说。

闲谈间问老板店名有何典故,答曰:“盛唐时期,唐玄宗封禅泰山,微服私访,感到饥肠辘辘,进民家,化缘讨饭,得驴汤,连喝三碗。觉其味鲜汤美。故名化三”,这当然是无稽的民间传说,但是老板能大俗大雅得命名还真是有一番智慧。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发生在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的官位连升四级,有宫廷艺人黄幡绰一语双关说:“此泰山之力也!”这个故事记载于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从此岳父被称为泰山即出于此。

店家上菜的顺序也是一门学问,在吃完咸香后,这道桂花雪梨上来的恰逢其时,我本就偏爱桂花,女士又没有几个人能拒绝红酒雪梨,酸甜可口,一时令口舌清爽,大解油腻。据说男士酒后也偏爱点此菜,所以也是他家的热门菜。

春天吃凉拌苦菊是对路的,这个菜几乎每家餐馆都有,只要是食材新鲜、拌料爽口,味道就差不到哪里去,化三的苦菊拌得不错,也能够光盘。

清炒春笋也是时令菜,卖相口感均可。

我晚上向来不吃主食,奈何经不住人劝“到化三不吃驴肉火烧等于白来”,已经吃饱了菜,这般塞满肉的实惠火烧也就撕一口尝尝吧。然而不能撕,因为外面火烧太酥了,一撕皮渣都掉下来,本想尝一口的我居然吃了切开的一半。

那种香有点类似于肉夹馍,但又绝不是普通肉夹馍所能等同的档次,里面实打实塞满肉夹着点青椒是浓郁的香,外面的火烧却又是酥软,咽下最后一口,嘴里还带着一点甜香,两香交织真是让人口腹有余而意犹未尽,这驴肉火烧名不虚传,一个人单来吃这个就足够美味了。

据说化三的驴肉汤也是必吃菜点,我实在吃不下去了,留点念想下次再来吧。

吃完饭出来,一楼大厅依然火爆,看着这红字招牌在初春的夜风中闪烁,感受到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倒真不失为一个美食打卡必去餐馆。

化三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雅间,所以主要是单纯冲着美食去的一楼大厅火爆,他们老板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据说正准备装修二楼,想来有可口的美食再加上适宜的文化、优雅的环境,应该生意会更红火吧。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