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享用食物的人,大多细嚼慢咽,用餐节奏较慢,这不仅仅是优雅的象征,还是控制食量、保持体形的秘诀之一。
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胃里以后,饱腹的信号大约在15~20分钟后才能传递到大脑,大脑相应的神经中枢就会反馈出“吃饱”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活动。如果吃得太快,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之前就已经进食了过量的食物,导致胃部的消化液无法及时分泌出来,从而导致食物在胃部堆积,造成不消化的现象,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尤其在晚餐中如果吃得太快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导致腹部胀痛或者失眠。
细嚼慢咽有利于对食物进行更好的消化,吃饭时反复咀嚼会使口腔分泌出充足的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减少胃肠负担;唾液中还含有多种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杀菌和预防口腔疾病。食物在口腔中变得温和柔软,进入肠胃之后才便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同时,咀嚼运动是人体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除了与人体的进食、消化有重要关系外,还可以增加大脑相应区域的血流和激活程度,提高人体的认知、记忆等功能。每次吃少量食物并充分咀嚼至少20次是比较合理的,少量食物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能与唾液中的酶类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并且,咀嚼的次数越多,食物越容易被吸收,也越容易产生饱腹感。
正所谓“细嚼慢咽,益寿延年”。如果说饮食是一种艺术,那么细嚼慢咽则是艺术细节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