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民俗文化底蕴,春节包含了人们对团圆、健康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春节的起止时间是从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虽然每个传说的情节不尽相同,但其都源于同一母题:由于某种怪物的出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威胁,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最终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取得胜利,赶走怪物,重新回归原先的平衡。春节习俗在我国南北方饮食也呈现出了很大差异。

春节南北饮食有何差异呢?

(1)除夕除夕是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日子,历来被中国人所重视,自明代以来,南北方在这一天的饮食习惯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南方,除夕夜吃团圆饭、汤圆。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南方人的年夜饭,通常鸡、鸭、鹅是少不了的,还会有鱿鱼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年年有余;还会有红萝卜和辣椒,表示生活红红火火……北方除夕夜主要是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全家人围坐一桌包饺子,与平时不同的是,人们会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那是因为饺子的形状与元宝颇为相似,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有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

(2)初一正月初一,早餐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几乎全国各地都要吃年糕,“黏”字与“年”谐音,而“年”字被本来就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吃年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吃罢早饭,人们穿上新衣左邻右舍去拜年。这一天,人们吃的大多是节前准备好的食物,即取其“有余”之意。北方大多吃馒头,南方还是以米为主。

(3)初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须要女婿陪同前往,所以俗称“迎婿日”。北方农谚有云:“初一饺子初二面”(北方初一和除夕都讲究吃饺子),人们吃面图的就是图的是条条顺,初二的面也非常有讲究,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在南方,广东、澳门等地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4)其他差异春节时候,一家人团圆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全鱼,寓意年年有余。在我国的南方,鱼通常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但是大家并不会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象征意义更足,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而北方大多没有这些讲究。

虽然南北差异众多,但是都是为了新年祈福。值此新春来临之际,小课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团圆!!!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