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名扬中外、独尊五岳的泰山,还有一些蕴含了中国饮食文化,流传千古的美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泰山三美”,泰山豆腐、白菜和泉水,泰山豆腐独具特色,下面就跟随小课的脚步,了解连古代帝王都喜爱的泰山豆腐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吧。
泰山豆腐是用上等黄豆与甘美的泰山泉水通过人工石磨精心调制出来的。泰山泉水是制作泰山豆腐的灵魂,具有低硬度、低钠、多硅、多稀有矿物质元素的特点,极易使大豆蛋白凝结,因而赋予了泰山豆腐细腻爽滑的特质。“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明代苏平对豆腐的赞美可谓道尽了泰山豆腐的外形特点。泰山豆腐在手中晃动不会破碎,在汤中长时间烹煮也不会松散,因而被誉为“神豆腐”。
自秦汉时,泰山便是帝王政权的象征,前后有13位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位帝王遣官祭祀72次。汉武帝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时,祭品中就首次出现了豆腐。豆腐因其美味可口,且是素食的代表,后续各个封禅泰山的帝王纷纷以食用豆腐菜品来表达自己的诚心敬天、素食洁心。到了宋代,豆腐菜肴的制作迎来了其繁荣期,至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鼎盛,乃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山豆腐宴。显然泰山豆腐宴已融入封禅,成为泰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泰山豆腐宴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豆腐菜肴拼凑,而是豆腐为主料,配用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品,荤素搭配。在制作工艺上,除了蒸、炸、煎、炒、扒、烩、汤等基本手法,还会让菜品达到荤菜素食、素菜荤味的效果。像康熙皇帝品尝过的“吉祥纳福”,乾隆皇帝爱吃的“香妃豆干”,宋真宗封禅时的“麒麟豆花鱼”,太极形状的福寿羹……在豆腐宴中都有呈现。
以素为主,荤素兼备的烹饪手法,让食客在品尝时,吃鱼不见鱼,吃鸡不见鸡,只享受食物的味道,领略泰山封禅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小课的介绍,大家是否也想来品尝一下独具特色的泰山豆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