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除了巍峨的泰山,这里也以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正餐大餐,泰安都能让您享受到美食带来的无尽惊喜和满足。今天小课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既是街边小吃的热门选择,也是饭桌上营养佳品的美食——泰安富硒甘薯。
据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1593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现为菲律宾)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一种农作物——朱薯,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种回国。但由于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他开始在吕宋学习朱薯种植法,而后将薯藤巧妙地绞进缆绳之内,避过了出境检查,经昼夜航行回到家乡,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这也就是被人们誉为“国宝”级人物的郭沫若于1963年所写“满江红”词中的“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用典所在。
得到朱薯收获的消息后,福建巡抚金学曾便下令各地种植,最后朱薯大获丰收。闽中的人感念金学曾大力推广朱薯的功劳,于是将朱薯改称为“金薯”,同时又因为朱薯来自于“番国”,便俗称为“番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甘薯”。清代,甘薯种植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甘薯的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山岗还是沙土,不分贫富,甘薯都可以顽强生长。就像一阵永远不停的春风,造福了华夏亿万儿女。
1957年研究首次发现硒元素对动物肝脏细胞起到有效保护作用。WHO和国内营养组织认定硒为人和动物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植物是最主要的硒源,也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硒的重要来源。目前,国民很难从本土自然食物中摄入硒以达到补硒的目的。因此,大力推动富硒农业发展,培育富含有机硒的常规作物,通过人们日常饮食的摄入补充硒元素,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富硒甘薯以其种植难度小、产量多、收益高等特点在泰安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和市场的广泛欢迎。
蒸熟的甘薯香甜软糯,回味无穷;炸制的甘薯酥脆可口,外焦里嫩;烤制的甘薯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小吃,泰安甘薯都能带给人们美妙的味蕾享受。每一片甘薯地都承载着农民的汗水和希望,记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传承着一份对土地的眷恋和珍惜。前往泰安,不妨品尝当地的甘薯美食,感受地道的泰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