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叮咚买菜在2017年开始转型,逐渐开始打开生鲜的销售通路,再后来成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前置仓企业,凭借“前置仓+到家”模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022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叮咚买菜前置仓站点存在把报废死鱼当活鱼卖给消费者、烂菜筐中过期的切片南瓜冬瓜“翻包”继续售卖、过期蔬果代替新鲜批次分装给用户等多种不规范操作,以此来填补店内损耗。叮咚买菜回应此次事件时称,问题属实,立即对全国所有前置仓和服务流程进行排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此次事件导致其股价大跌,消费者纷纷表示严惩不贷。
(二)2022年叮咚买菜死鱼冒充活鱼事件的主要过程
叮咚买菜前身叫叮咚小区APP,随着发展和升级,最终定位在社区生鲜中一日三餐的家庭买菜业务,提出了“即需即达”的配送服务,并首次尝试在消费者家门口设立服务站,成为中国最早的社区前置仓。作为当下主流生鲜电商平台之一,叮咚买菜于2017年5月上线,该生活服务APP整合了生鲜食品的供应和流通服务,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流通服务。叮咚买菜凭借“前置仓+到家”模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020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国内27个一、二线城市,营业收入113.36亿元,同比增长192 %,并于2021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叮咚买菜“前置仓+到家”模式特点是微仓储、供应商直采和社区一公里内配送。叮咚买菜的客户定位是社区配送,该客户群体具有生鲜高频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新晋的社区配送平台,很多人一开始都不敢尝试,且社区内经常买菜的消费者年龄较大,所以社区配送有时会面临客单价格较低、单一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平台营造的这一消费场景,正是人们生活中刚需且高频的,同时这种一站式服务也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用户的留存作用。
叮咚买菜前置仓除了具有选址优势和采购优势外,还有数字化、智能化、配送门槛低和时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质量监管盲点多,前置仓难以管理。叮咚买菜前置仓数目众多,质量安全把控不到位情况便很难避免。二是生鲜产品稳定性差。生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损坏、季节性强等特点,这让叮咚买菜难以掌握生鲜产品的品质。三是下沉市场铺设困难。四是前期投入大、资本回收慢。前置仓模式属于资金密度型投入,是对资产和运营负担较大的模式。五是前置仓空间小、品种数量受限。限制了叮咚买菜的菜品种类,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六是前置仓对客单价有较高要求。
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投诉与不满涉及多家平台,投诉问题多集中在商品质量、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问题。针对质量监管盲点多这一问题,新京报卧底暗访发现,把报废死鱼当活鱼卖,早已是叮咚买菜三元站内公开的秘密。据一水产员工透露,各类活鱼会在早上进货入库,按照规定,每晚下班前,一天当中死掉的鱼都应在销毁处理后及时报损。而现实是,本该报废的鱼被放入碎冰中保存,有用户下单时再进行“掏出内脏、去除鱼鳃、刮掉鱼鳞”等处理流程,摇身一变成为票单上的“鲜活宰杀鱼”,不会担心被用户吃出来。
与此同时,用过期蔬果代替新鲜批次,也成为该站点分拣员们见怪不怪的操作。在冷藏区与冷冻区之间的狭窄走道上有两个“烂菜筐”,大量的过期产品通常被放置其中,夹杂着肉制品、奶制品,甚至是腐烂的蔬果。站点仓管员却说,如果有顾客下单的蔬果没有货了,可以从“烂菜筐”中挑选“品相好的”进行二次售卖。
原则上,每一个产品都有其对应的条码,必须用手持PDA(一种可扫描条码并装载云仓储系统的内部机器)扫码,才算完成拣货,但理应报废的过期蔬菜,显然无法正常扫描出库。对此,一名分拣员淡定道:“换个标签就好了。”
不仅如此,三元站的卫生环境同样不容乐观。按照企业内部6S(卫生要求)规定,抹布应分区使用,但在媒体暗访的近半个月里,两条紫色抹布在水产区和分拣台经常混用。此外,刀具也应在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但在三元站,并没有消毒酒精,分拣员们经常用刀子刮掉南瓜、冬瓜表面的尘土后,直接放到分拣台上切片。
此外,在三元站,冷藏仓和冻库每晚来货时,“消毒”的所有操作,就是用喷壶对着货架喷两下,以便录制视频。不仅如此,每天给员工测温这一基础要求,也成了“填填表就行”。
3月17日晚间,叮咚买菜回应,经以公司CEO梁昌霖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调查和整改小组调查,该问题属实,并已第一时间暂停该站点的运营。同时,将对全国所有前置仓和服务流程进行排查与交叉督察,通过系列整改措施,尽快改变制度规定严、执行监督弱的局面。
(三)2022年叮咚买菜死鱼冒充活鱼事件的调查
据媒体报道,叮咚买菜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和其它违规行为多次被处罚。
2022年2月,叮咚买菜因经营的鲜活皮皮虾、鲟鱼等农产品镉超标、活鲟鱼氧佛沙星不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要求等问题,北京不姜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曾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0467元,处以罚款190000元,共计罚没200467元。后叮咚买菜方面申请复检,结果显示,皮皮虾镉项目仍不合格,鲟鱼氧佛沙星项目仍不合格。
2022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叮咚买菜关联公司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处以约38.88万元罚款,原因是销售的1批次鳊鱼存在“恩诺沙星”含量不合格。
事实上,生鲜电商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1年5月,上海市监局通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销售的豇豆存在农药超标;10月,上海市监局通报盒马销售的大米构成虚假广告;2022年1月,国家市监总局通报盒马销售的橙汁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此外,2021年8月,叮咚买菜因违反广告法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监局罚款25000元。在2019年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还多次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处罚,处罚事由涉及未办理餐厨垃圾申报手续、擅自占用道路堆物、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
2023年11月2日,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因广告内容诱导饮酒、宣传效果无证据证明,叮咚买菜旗下上海柿柿顺物流有限公司(下称“柿柿顺”)被罚款1.04万元。同日,柿柿顺在“叮咚买菜”线上平台销售当妮护衣留香珠 (草木清香200g)产品时,在该产品广告页面详情页发布“根源净味”“洗涤后放置72小时仍留有香味”“衣服流汗也能香”“火锅聚会异味完全不沾身”等广告内容。经核查,上述产品的核心成分为水溶性香味载体、香精及持久香氛因子,无证据证明这些成分能达到前述宣传效果。该广告当事人支付了150元广告设计制作费。案发后,柿柿顺立即停止了违法行为。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柿柿顺已因发布虚假广告、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擅自占用道路等被4次被处罚。
作为前置仓生鲜电商的头部企业,叮咚买菜以往对于品控把关十分严格,食材的卖点也往往以“鲜”为首要标准。此次为何会出现严重的纰漏?据本次被曝光的三元桥站点站长介绍,一切的根源在于公司严苛的损耗率。其提供证据材料显示,三月份三元站的水产损耗率目标为0.2%,非水产损耗率目标为0.08%。一旦品类多了,供应链的运营风险会成倍增加。而生鲜产品是属于易损耗类的产品,单价不高,因此单位农产品利润不足以支撑整个供应链的损耗。和不少生鲜电商平台一样,叮咚买菜也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泥潭。生鲜电商本质上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这个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还没有形成清晰高效的盈利模式。
生鲜产品与一般的商品有不同之处,它们的保质时间短、容易腐坏,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失,而且行业毛利普遍偏低,因此控制冷链物流的成本对生鲜电商来说十分关键。“水产、蔬果,本身就极容易在运输途中出现损耗,但是公司却不让上报,损耗率一旦不达标,扣罚又全部在前置仓。”该站长表示,公司要求的损耗率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完成,基层就只能想办法去违规操作。
中国商报记者从叮咚买菜另一前置仓已离职站长处了解到,总部对于站点损耗率的考核极为严格,实际上一些蔬菜、水果、海鲜等从大仓配送到前置仓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损耗,但是这部分损耗都得由前置仓来承担。一旦损耗率超过公司定的标准,将会对整个站点进行扣罚。“大家的工资都是一单一单跑出来的,有时候一扣钱,可能一整天都白干了。”该站长表示。
叮咚买菜前置仓为何乱象丛生?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程亮律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结下来可能有以下方面:第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竞争对手涌现,生鲜平台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如果生鲜电商不能解决时效和体验、与成本之间的矛盾障碍,就很难做好。”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说到;第二,竞争压力的驱使,生鲜平台为了在更快捷更高效上跑赢对手,在供应链以及前置仓线下运输、仓储、分拣等环节加大投入和设置,这些新设置的环节在品质和管理上可能无法做到严格执行;第三,生鲜平台的内部考核和绩效制度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人性的一面,盲目将耗损率等作为参考的重要或者唯一标准,前端环节只能想尽办法降低耗损率。此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程亮强调,本次曝光的是叮咚买菜的某些前置仓,但这起事件的影响可能波及整个叮咚买菜品牌,对企业现有用户群体造成刺激,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对整个行业而言,应吸取教训,进行相应的自检自查。生鲜电商市场不会消失,但每家生鲜电商平台是否能存活,要看其自身如何发展。
(四)2023年叮咚买菜死鱼冒充活鱼事件的处理
针对媒体报道的“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于3月16日对其进行了行政约谈,同时秉承“四个最严”的原则,即刻开展专项行动,及时回应社会关注。
1.开展行政约谈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不姜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叮咚买菜)总部相关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要求企业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帮助企业查找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指导企业对124个前置仓开展全面自查,主动发现风险、消除隐患。
2.及时立案调查
本着“从快、从严、从重”的原则,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不姜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立案查处。 三是开展专项检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组织30个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前置仓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净化一个行业”,坚守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