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1年,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在对联合利华公司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时,其生产的“立顿”牌铁观音茶叶稀土元素超标。据专家介绍,稀土含量过高与茶叶的农药残留有关,若人体长期接触过量稀土元素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受损、肝脏代谢紊乱,脂肪肝等现象发生,短期接触大量稀土元素也会造成急性中毒,严重损害肝脏细胞和红细胞。此案例造成了造成了我国茶叶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下降,茶叶产业亦受到此案例的影响,暴露出我国企业和政府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存在的隐患。
(二)2011年立顿铁观音稀土元素超标事件概述
2011年1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最新的37种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有19种乌龙茶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其中,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顿”牌铁观音产品(规格型号为50g/盒,生产日期为2011-01-14)被判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稀土,标准值要求≤2.0mg/kg,而产品实测值为3.2mg/kg,比标准值2.0mg/kg高出60%。稀土一般认为是低毒性的,但研究表明,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稀土并不能完全排出,而是在肝脏、骨骼有一定的沉积,沉积的稀土在人体中会引发肝脏损伤,因此对可能进入食物链的稀土的态度应当慎之又慎。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发表的《茶叶中稀土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文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或在一定时期内接触稀土不会对人带来明显危害,但长期低剂量暴露或摄入可能会给人体健康或体内代谢产生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大脑功能,加重肝肾负担,影响女性生育功能等。
“立顿”铁观音被曝稀土超标后,11月10日,联合利华公开发布声明,称于8月5日收到产品检测不合格通知后,当月回收了同批次产品并已全部销毁,不合格批次未流入市场。同时,联合利华公司对其他同类产品及生产使用的原料进行筛查,未发现其他批次产品存在稀土超标的情况,并强调“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也没必要主动添加稀土”。另外,对于超标问题,联合利华一方面强调这款产品的原料全部从国内采购,其含量与茶叶的老嫩度和土壤环境密切相关,不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主动添加的情况。
(三)2011年立顿铁观音稀土元素超标事件的调查
该事件被公开后,我国相关部门立即展开工作,调查立顿铁观音中稀土元素超标的来源。经过技术人员的走访调查,推断超标的稀土元素可能来自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一: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茶叶富集了土壤中的稀土元素。
联合利华在其声明中将稀土的来源归纳为自然环境所致。茶叶中的稀土来自于茶叶生长的土壤中,其含量与茶叶的老嫩度和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相关专家表示,茶叶的稀土含量的确有部分来自生长过程。稀土元素本身是有刺激茶叶生长的作用,茶叶生长过程中确实会给茶叶中积累一定量的稀土元素。但同时,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多少也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若茶叶采摘时间较早,其中的稀土的含量就比较低一些,如果茶叶采摘时间较晚,那么其中的稀土含量就高一些,也就是说,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跟茶叶的生长期是有关系的。 此外,制得茶叶的种类和种植茶叶的技术手段也会影响到茶叶的稀土元素含量。
途径二:茶农向茶树施加稀土作为“肥料”
对于联合利华表示的稀土超标完全由于土壤因素导致这一观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予以了否认。相关专家表示,将茶叶中稀土含量超标全部归咎于土壤关系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的。铁观音在生长过程中,茶农为保证茶叶的外形和收获时间,往往会在茶叶的不同生长期添加不同的叶面肥,很多叶面肥中的确含有稀土元素,这些稀土元素可以保证茶叶在生长过程中抗旱抗涝,但添加中也容易导致茶叶中稀土含量超标。据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发表于《中国茶业》的论文数据显示,施用300ug/g浓度稀土溶液,可使春茶早发芽2至5天,采摘期提前5天左右,发芽密度增加10%—20%,百芽重平均增加10.6%,新树长度平均增加15%左右。
据产区当地多位茶农透露,铁观音茶中稀土含量高极可能是由于人为喷洒了稀土叶面肥导致。这种稀土溶液在市场中被称作“稀土叶面肥”,而在当地茶农口中被称作“激素”。由于稀土对植物有“类激素”作用,对茶树的增产效果明显,而且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所以茶农习惯将其当作“肥料”喷洒。这些所谓“肥料”被施加在茶树表面,使得土地中的稀土元素大规模增加,最终导致生产出的茶叶稀土元素超标。
(四)2011年立顿铁观音稀土元素超标事件的处理结果
在该事件曝光后,联合利华公司声称在其收到相关通知以后当月便召回了稀土元素超标的铁观音茶叶并进行了销毁,同时还对相同批次的不同产品进行了检验,除被曝光的铁观音茶叶以外其他产品全部合格。然而,联合利华公司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被检测出铁观音稀土元素含量超标,却始终未作出回应和处理,直到第二次曝出稀土元素超标,联合利华公司才发布声明宣布执行召回,且未透露此次召回涉及的具体产品数量以及召回途径,引来了消费者群体更大的质疑。
质疑一:生产已达半年且未出公开召回通知问题产品如何被召回?
联合利华公司声称其八月份就已经将问题茶叶全部召回并销毁,但在一月份生产的问题产品,在联合利华公司的官方网站和相关媒体报道都没有进行任何公示的情况下,无法得知联合利华公司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将产品进行召回,又总共召回了多少产品,关于这些稀土超标的铁观音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涵盖哪些地区更是无从得知。
质疑二:立顿铁观音茶叶仍然在售
相关调查人员对该事件波及到地区的超市进行了调查,发现立顿品牌的铁观音茶叶仍然在销售,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要将立顿铁观音茶叶下架的要求,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关于立顿铁观音的消息通知。
该事件对茶叶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有关统计显示,尽管只有立顿的铁观音茶叶被曝光,但各种茶叶的月销量减少了一成左右,许多消费者处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选择观望或放弃购买茶叶,对茶叶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联合利华公司大中华区的负责人表示,其茶叶供应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发生稀土超标事件实属偶然,且稀土元素含量并不是必检项目,因此不会考虑因为该事件更换供应商。
(五)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启示
杜绝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机构、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该案例中,政府相关机构表现出了监管松懈,执行不力的现象,对稀土超标铁观音茶叶的召回没有做好监督工作,且在时间曝出后,没有第一时间通知超市、商店等零售终端下架问题茶叶,存在不作为现象,我国应当加强相关机构执行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新稀土元素检测的新技术,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联合利华公司本身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其召回手段未向外界公布,难以使消费者信服,且政府早在8月便公布相关检测结果,但直到11月份我国政府机构再次发布相关监测公告后,联合利华公司才有所行动,存在瞒报、逃避的现象,食品企业应当自觉提升自我约束力,接受消费者与有关部门的监督,完善自身召回体系建设,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在该案例中,部分消费者亦存在一定的不理智行为,如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拒绝购买任何茶叶以及联合利华公司的任何产品,作为消费者,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对问题食品保持关注,理性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