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甲醛是细胞原生质毒物,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氨基、羟基和羧基生成次甲基衍生物,从而破坏机体蛋白质和酶,使组织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坏死,进而对人体神经系统、肺、肝脏产生损害,还有可能引发癌症。作为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巨大,一次性食入10~20mg甲醛就能致人死亡。但在食品中加入甲醛,可以保持食品表面色泽光亮,增加韧性和脆感,改善口感,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保鲜功能。因此,一些不法厂商为达到改善食品的感官,延长食品保鲜时间的目的,向食品中非法添加甲醛。
201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对市场商户抽样检查中发现在市场内销售牛血旺的麦某兄弟所销售的血旺中甲醛含量严重超标。随后,成都市青白江市场监管局将该案件线索移交给了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分局立刻展开了对麦某兄弟调查和抓捕,并查处缴获两人作案工具及尚未销售出去的添加过量甲醛的牛血旺1830kg。
(二)成都青白江区市场销售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牛血旺事件主要过程
2019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对市场商户抽样检查中发现在市场内销售牛血旺的麦某兄弟所销售的血旺中存在含量不低的甲醛成分。
2019年2月,成都青白江市场监管局将该案件线索移交给了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经过侦办,警方发现麦某兄弟为让血旺能长久保鲜,在贮存血旺的塑料盒水里面添加了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甲醛。且添加了甲醛的血旺被销售到了成都青白江、德阳广汉等地的多个菜市场商贩处,进而出售给了消费者。
2019年2月22日,执法人员在菜市现场挡获麦某A,在他的车上查获了27盒牛血旺,随后在其住处查获41盒牛血旺和疑似用于添加甲醛的工具,前述68盒血旺共计1830公斤。后经检测,碗装形和方形血旺中甲醛含量分别为59.53mg/kg和57.40mg/kg。
(三)成都青白江区市场销售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牛血旺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1.对麦某两兄弟的处罚
捕获麦某两兄弟后,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检察院作为刑事附带公益诉讼起诉人以侵犯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由,要求二被告人在省级媒体上道歉,并连带支付犯罪金额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庭审过程中,双方围绕检测报告有无超越范围、鉴定意见应当采信、犯罪数额以及被告人麦某B是否构成犯罪展开了充分的举证、质证和辩论。
经评议后认为,被告人麦某二人在生产牛血旺过程中添加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甲醛,并销售给各地商贩,二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
庭审过程中,辩护人还提出麦某B在牛血旺中添加甲醛不知情的辩护意见,请求减轻刑罚。但法院认为,被告人麦某A供述添加甲醛的方法是麦某B告知,而麦某B也曾因在生产血旺中加入甲醛受到过刑事处罚,其对添加甲醛后血旺的情况是有明确认知的,其本人也曾供述劝过麦某A不要再添加甲醛。所以,被告人麦某B对麦某A在血旺中添加甲醛是知情的,且麦某B在麦某A生产牛血旺过程中提供了不少帮助,据相关法律条例,麦某B构成了共同犯罪。而且,经审查,检测范围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鉴定机构也是具有鉴定资质的,所以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予以驳回。
最终,被告人麦某二人承担一年四个月至三年的有期徒刑、承担十倍惩罚性赔偿金,责令其在四川省省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道歉,并禁止二被告人终身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相关后续工作的处理
事件发生后,成都市青白江区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发布公告并迅速召回麦某兄弟销售出去的牛血旺。成都当局要求各部门加大对市场制售食品的检验和依法惩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非法行为的办案力度。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对牛血旺等血制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大力核查,严厉打击任何向食品中非法添加甲醛等有害物质的行为,杜绝任何危害消费者健康事件的发生。
(四)成都青白江区市场销售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牛血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麦某兄弟销售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牛血旺事件被报道后,有媒体曾进行过相关调查,其中约70%的用户表示短期内不会再食用牛血旺之类的食物,青白江区的几家火锅店也称近期血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下降。很显然,此事发生后,消费者对市场、商家甚至相关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情况表现出了显而易见的不信任。消费者不信任就没有购买力,不购买产品就滞销,产品滞销商家就会亏损,到头来两败俱伤。
(五)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启示
食品违规添加现象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监管部门重点整治对象。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可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相应惩罚。虽然我国已出台许多食品安全法规文件,但百密一疏,总有许多不良商家被金钱蒙蔽双眼,抱着侥幸心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近几年来,政府对大型食品企业的监管愈发严格,除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行业本身也逐渐形成一套行规体系,有的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针对小型家庭作坊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菜市场上小摊位销售的食品的监管是否也应加强?政府该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发生?
1.政府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一直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依法惩处非法行为,加大对非法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办案力度。另一方面,结合实事及时细化或完善相关标准法则也至关重要。许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体系远远早于我国,我们可以以之为鉴,汲取国外食品安全体制中卓有成效的部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一套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2.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但近年来因我国食品行业产地分散、小作坊流动性大等特点,给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增加了许多管理难度。政府只能在大方面制定政策法规,对于生活中小方面的食品安全问题还需消费者自行甄别。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购买食品时尽量认准企业和知名品牌,不要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购买不明渠道的产品。再者,政府应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许多消费者发现食品问题却不知向哪个部门投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最后,消费者还应保持正确的心态。中国食品市场偌大,偶然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无可避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否认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保持关注,理性分析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