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如火的夏日里,荔枝上市了,很多人都准备大快朵颐了吧。然而,有人说荔枝吃多了可能会患上“荔枝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吃荔枝才好呢?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也叫“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症”,是指吃完荔枝后出现的头晕乏力、抽搐、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发病人群以4-11岁的儿童较为多见,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可能会在数小时之内危及生命。
为什么只是吃个荔枝竟会得这么“凶险”的病?
荔枝是一种高果糖食物,起初人们认为人体在空腹或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荔枝后,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分解血糖,从而导致“低血糖”。但考虑到其他水果也含有丰富的果糖,但并没有相似病的发生,那说果糖是荔枝病的元凶就太牵强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导致“荔枝病”的原因是因为荔枝中存在着两种低血糖毒素,这两种毒素摄入过多会影响糖代谢,导致人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因此,在吃荔枝的时候不能贪吃,不宜连续几天或一次大量进食荔枝,还有不能空腹食用,最好是餐后半小时后再食用,以避免发生“荔枝病”。
其实,荔枝是一种好吃且营养丰富的水果,还是可以给孩子吃的,只要不空腹吃,不连续几天都吃,控制一次食用荔枝的量,就基本不用担心“荔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