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9年1月,上海杨浦公安分局接某生物制品公司报案称:有人冒用该公司名义生产并出售所谓“馈世瘦身咖啡”进行非法牟利。警方调查发现,这款“瘦身咖啡”的 “生产许可证编号”、“卫生许可证编号”等一应俱全。但经警方调查核实,不仅报案公司从未生产过这款“瘦身咖啡”,这些所谓的正规许可和批文号也均系伪造。鉴定结果显示,该产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
(二)2019年减肥咖啡含西布曲明事件的主要过程
西布曲明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肥胖症治疗药,可增加饱腹感并加速身体能量消耗。西布曲明在我国的上市时间是2000年,为处方药,但在我国上市后,国家药品监测中心监测到它的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为出现头痛、口干、失眠、头晕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影响,导致内分泌代谢失调、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最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心梗、脑卒中、心脏骤停等风险,尤其是存在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齐或者本身就已经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为此,从2010年起,西布曲明在我国撤市。然而,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却被不良商家添加到食物中,“网红”减肥咖啡就是其中一例。
2017年,韩某某的妻子洪某某喝完网购的减肥咖啡后感觉效果非常明显,一旁的韩某某认为这款减肥咖啡的市场很大,便主动联系卖家去做代理。渐渐地,韩某某从卖家处得知制作减肥咖啡的配方,西布曲明便是其中一味重要的原材料。由于卖家供货不稳定,同时也想多赚点钱,韩某某决定自己生产和销售。
“独立门户”的韩某某开始购买生产工具,并联系余某某购买西布曲明,在自家小作坊里进行非法生产。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之间,他在余某某处共六次购买大量西布曲明,金额达到200余万元,从刚开始自己生产到之后雇用工人大批量生产,韩某某的违法生意越做越大。
洪某某主要利用微信,通过发展微商代理的方式将这款添加西布曲明的“馈世瘦身咖啡”销售给朱某某(另案处理)及全国范围内其他代理,同时韩某某还伪造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使这款三无有害咖啡更加令人信服。后经审计,韩某某和洪某某销售“馈世瘦身咖啡”共计800余万元。
直至2019年1月,上海杨浦公安分局接某生物制品公司报案称:有人冒用该公司名义生产并出售所谓“馈世瘦身咖啡”进行非法牟利。但经警方调查核实,不仅报案公司从未生产过这款“瘦身咖啡”,这些所谓的正规许可和批文号也均系伪造。鉴定结果显示,该产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这款具有危害性的“瘦身咖啡”却受到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青睐。经警方的不断调查,最终抓捕到制造“瘦身咖啡”的韩某某等人,最终,经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理,以韩某某、洪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韩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1000万元;判处洪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罚金700万元。
(三)2019年减肥咖啡含西布曲明事件的调查
警方在接到报案后对该“瘦身咖啡”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这款“瘦身咖啡”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卫生许可证编号”等一应俱全。但经警方调查核实,不仅报案公司从未生产过这款“瘦身咖啡”,这些所谓的正规许可和批文号也均系伪造。但经警方调查核实,不仅报案公司从未生产过这款“瘦身咖啡”,这些所谓的正规许可和批文号也均系伪造。鉴定结果显示,该产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
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得知,这款“减肥咖啡”只在线上销售,多出现在各种微店中,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社交平台中有多家“微店”销售这款“瘦身咖啡”,涉及全国多地。顺着“微店”这个线索,专案组很快发现了该款产品的上海主要“发货商”毛某,并掌握了其在浦东新区的囤货仓库。
经过对毛某及其余几家“微店”货物来源、资金进出等梳理分析,警方发现其上游的最终供货商均为河南省商丘市的韩某某及其妻子洪某某。侦查员一方面佯装成买家在网络平台与夫妇俩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则在商丘当地围绕其活动轨迹开展调查。
经过连续数日追踪,发现韩某某夫妇经常前往商丘城郊一小区内的一幢三层小楼。这幢楼房看似平平无奇,但楼内却一直有“嗡嗡”的机器搅拌声和加工声传出。此外,每隔两三天就有货运车辆前来,将一箱箱货物运至几公里外的快递中转点。
上海杨浦警方很快确认转运货物正是涉案的“瘦身咖啡”。2019年3月下旬,专案组集结警力多路出击,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丘市、周口市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开展同步收网行动,一举将韩某某、洪某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民警在犯罪嫌疑人租用的公寓楼内发现制造“瘦身咖啡”的设备还有“瘦身咖啡”已装箱的成品。警方共查获减肥咖啡5100余箱、12万袋,药物原料约165千克(西布曲明粉末),生产设备4套,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成本仅为8元一盒的减肥咖啡,竟以298元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自2018年至案发,该团伙已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咖啡百万余件。
最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韩某某、洪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韩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1000万元;判处洪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罚金700万元。
(四)2019年减肥咖啡含西布曲明事件的处理
1.彻底查清被举报的“减肥咖啡”来龙去脉。
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及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刑事+公益”办案合力,自2019年1月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开始,即与公安机关案件承办人密切配合,紧抓证据关,共同制定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公安机关不仅完善了刑事犯罪的证据,而且补充了公益受损的相关证据,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理清案件脉络,承办人绘制了详细的生产图、销售图、金额图,使众多涉案人员生产、销售关系及相应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一目了然。
据了解,韩某自2018年7月起生产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该种“瘦身咖啡”,重点销售区域为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份。执法人员捣毁制假窝点1处及仓储销售窝点3处,缴获假冒“瘦身咖啡”12万袋、西布曲明粉末165公斤、普通咖啡粉9吨及生产设备4套。
2.严厉打击制售违法添加西布曲明“减肥咖啡”违法犯罪行为。
减肥产品违规添加西布曲明,绝非个例,仅2020一年,就有多起减肥产品违规添加西布曲明的案件发生。
2020年3月,无锡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1000元余万元的售卖有毒减肥产品的特大案件,李女士服用网上购买的“速时代”减肥产品及其赠品“果蔬纤维营养片”,出现厌食、上吐下泻等不适反应。赠品经检测主要成分为西布曲明。
2020年5月,吉林通化市梅河口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的有毒有害减肥保健品的案件。微信平台上有人售卖“内供溶脂丸”减肥产品,经检测发现该产品含有西布曲明。
2020年6月,吉林省辽源警方破获系列特大生产有毒有害产品的案件,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辽源某商场一店铺出售“纤体魔力咖(咖啡)”及“纤体S酵素”,产品经检查发现含有西布曲明。
在此案件中,法院认为,韩某某、洪某某共同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生产、销售数额达800余万元,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余某某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西布曲明,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法院遂分别依法判处被告人韩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判处被告人洪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百万元;判处被告人余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予以没收。
3.立足本次事件,加强全国减肥食品市场清理、整顿工作。
案件侦破了,违法犯罪嫌疑人也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在市场暴利的驱使下,难免还会有人铤而走险。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聚焦“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违法添加食品”等问题,严厉打击制售违法添加食品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希望全社会尽快形成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的合力,构建及时发现、查办、惩处的有效机制,让违法添加食品无处遁形。
从食品药品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本次“减肥咖啡”含西布曲明事件对消费者的启示。
第一,爱美是人之常情,但是任何只靠食物或药物的减肥方式都会造成严重副作用,也不会维持较长时间,更不会产生较好的减肥效果。
第二,减肥需要摄食、运动以及作息有规律等多种因素结合并且长时间坚持才会起作用。即便咖啡有减肥作用,也是其本身含有的天然成分如绿原酸和咖啡因才具有作用,而非通过加入减肥药西布曲明来达到效果。
第三,以本案为例,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得知,案例中的“减肥咖啡”只在线上销售,多出现在各种微店中,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减肥咖啡时,除了要留心是否有生产日期、合格证、生产厂家外,还要看是否有食品成分表,包括这些咖啡的产地,其中含有什么样的成分,起什么作用。一旦声称某种成分有减肥功能时,就要十分的警惕。消费者在网店购买网红食品时,要做到理性消费,理性消费首先要正确认识食品,应理性对待商家的食品营销活动,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通过正当渠道购买,要在证照齐全的正规网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店所属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若购买食品后,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
案件最后法官提醒,减肥市场各类商品鱼目混杂,消费者应时刻保持警醒和理智,学会辨别食品检测证明、生产厂家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商家应坚持遵纪守法、严格按照要求生产和销售,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而且减肥药物都有副作用,为保障自身健康,切忌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减肥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