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本来应用于工业染料的苏丹红(Sudan)却被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 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1995 年欧盟(European Union , EU)等国家禁止食品中添加苏丹红, 2003 年, 法国曾发现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产品中含苏丹红 Ⅰ ,随后欧盟又相继发现了进口辣椒产品中含有苏丹红 Ⅱ、苏丹红 Ⅲ、苏丹红Ⅳ。2005 年 2 月, 英国食品标准署下令将亨氏、联合利华等 30 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 Ⅰ的 400余种食品召回 ,引发了全球的“苏丹红”风暴。我国自 2005 年 3 月开始, 也相继在辣椒调味品、鸡蛋及唇膏等产品中发现苏丹红 。
(二)国内外苏丹红事件的主要过程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曾首先就食用含有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网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华、麦当劳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1号的产品清单,并下令召回所有上述食品,这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食品召回事件。2月21日,清单上的产品有419种,以后又在不断增加,到3月初达到618种。这些产品包括虾色拉、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当局要求这些产品马上下架,不得销售,否则严厉处罚。
英国公布此消息后,全球一片哗然,这场风波很快波及中国,中国政府为积极响应英国向全球发出了苏丹红食品安全警告。2月23日开始,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当地的检验检疫、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都开展了清查苏丹红食品的运动。1周后,北京市检验检疫局首先在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酱:产品中检出苏丹红1号(生产日期为2003年7月7日)。后来,广东有关部门也在当地查到了该公司生产的含苏丹红的食品。3月14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检测结果表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的辣椒制品又有6个批次的样本检出“苏丹红一号”或“苏丹红四号”。其中辣椒酱样本一个(检出“苏丹红一号”),批号为20041011;辣椒油样本5个,批号为20040831、20040425、20040519、20041029、20041011的辣椒油同时检出“苏丹红一号”和“苏丹红四号”。至3月初,在该公司生产的即2003、2004、 2005 年连续3年12批次的调味品中检出苏丹红1号和4号。仅北京就封存37361瓶(袋)该公司的辣椒酱产品。
据2005年4月6日新华社报道,国家质检总局4月5日公布了对可能含有苏丹红辣味制品专项检查后的结果,发现包括北京、上海、 广东、四川浙江、湖南等11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被检出苏丹红,涉及的产品为调味品、咸菜、肯德基产品,甚至药品胶囊和化妆品等。
2006年11月11日,北京市一些市场出现了“红心鸭蛋”,这些鸭蛋主要来自河北白洋淀、平山等地,该批鸭蛋中被检测出含有苏丹红IV。随后,广州等地紧急通知暂停销售“红心鸭蛋”,3天后,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于公布了检测结果,其中有6个红心鸭蛋样品检出苏丹红,含量从0.041mg/kg到7.18mg/kg不等。随着苏丹红食品的不断发现消费者对此敏感性也越来越高,各种说法很多,新闻报道到处可见。由于新闻媒体报道苏丹红具有致癌性,所以在各地消费者中造成了很大的恐慌。有些人甚至要求有关食品企业给予健康伤害的经济赔偿。
(三)国内外苏丹红事件的调查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合成红色染料,暗红色粉末,常用于地板蜡、鞋油、机油等产品的染色。用苏丹红作为食品的色素,能够使食品色泽艳丽,而利润要比采用天然色素高出5–6倍,全球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有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可能导致老鼠、兔子患某些癌症,也可能造成人体肝脏细胞的DNA突变,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示出可能致癌的特征。我国及许多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苏丹红一号被用于食品加工,再次提醒我们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切实做到保证食品安全。
欧洲委员会在2003年6月底颁布法令,要求对所有非欧盟成员国出售的红辣椒及相关产品必须提供不含苏丹红I的检测证明;2004年1月21日,欧洲委员会又对苏丹红I- IV提出新要求,禁止含有这四种苏丹红染料的红辣椒及其产品进入欧盟各国;一个月后,英国食品标准署向消费者发出苏丹红相关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对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I的359种食品进行了公示,3天后公示产品上升到419种,后来又扩大到包括熟肉、馅饼、香肠等在内的618种食品。
我国针对一些省市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国家质监总局在2005年2月份发出“关于加强对含有苏丹红I食品检验监管的紧急通知,禁止含有苏丹红的任何食品进入我国流通领域。有关部门将严查所有食品经销企业,凡是发现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类制品一律不得销售,全部撤下货架;对清查中发现的涉嫌食品或原料立即停止销售,严防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或原料进入消费环节。同时,责成经销企业对照已公布的419种名单进行自查,一旦发现,必须立即下架,并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报告。
各级质检部门将彻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国家质检总局已指示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责令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产所有辣椒制品;已生产的立即封存,停止销售,监督销毁;已售出的,全部召回,并彻查其生产原料,查清源头。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已部署立即对全国生产辣椒制品、番茄酱的生产企业开展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凡是发现产品含有苏丹红(一号)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停止销售、查封成品,并查清原料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生产苏丹红(一号)化工企业的监管,严防进入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要对生产苏丹红(一号)染料的化工企业开展检查,责成企业一律不得将苏丹红(一号)销售给食品生产企业。凡发现苏丹红(一号)流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要一追到底。
各级卫生部门将立即开展餐饮业检查,立即对餐馆、饭店等餐饮消费环节进行检查,凡是发现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制品,一律停止使用,并监督销毁,保证广大消费者不误食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已经购进的,要集中处理,由卫生部门监督销毁。
国家质检总局还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严格出入境食品监管。对进口食品特别是原产于欧盟的食品加强苏丹红(一号)项目检测,对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一律禁止进口,对近期已进口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或原料进行清查;对出口食品要进行苏丹红(一号)检测,凡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一律不准出口。
(四)国内外苏丹红事件的处理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决定,鉴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屡次出现问题,为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有关规定,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品采取市场控制措施,责令全市经营者停止购进、销售该公司生产的各类调味品;对上述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如需恢复销售,厂家、商家需向市有关部门提交本品种不含“苏丹红”的检测报告。
于此同时,河北省、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都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彻底调查“红心鸭蛋”;一星期后,全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门立即组织进行苏丹红专项检查,初步查明河北“红心鸭蛋”事件是由于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苏丹红而造成的:农业部2006年11月27日通报,全国共有8个蛋禽养殖户,被检出产品含苏丹红,销毁蛋鸭10400只、鸭蛋20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