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4年,浙江省食药监局官网公告称,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2014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标称为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随后,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不合格亨氏米粉的专项清查行动,对全省303家涉及经营该批次亨氏米粉的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由于企业部门未及时引导,在突发事件中没有及时发布、问题的科学解释、舆论的正确引导等,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公众的恐慌。

(二)2014年浙江亨氏米粉铅超标事件的主要过程

 这并非亨氏集团第一次被曝光,之前媒体就曾报道亨氏进口奶粉曝维生素超标可致麻痹流鼻血、亨氏鸡肉蔬菜营养米粉吃出黑虫等负面新闻,亨氏安全问题受质疑。2008年9月,一款亨氏婴儿营养米糊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10月,浙江省衢州检疫部门从进口亨氏奶粉中截获2只苍蝇,使其之前所持借口不攻自破;2012年7月,有网友爆料亨氏米粉内含肉虫,称投诉后未获结果;2012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份“黑名单”,亨氏公司一款亨氏婴儿配方奶粉,因维生素B2超标等问题在入境时被销毁;2013年5月,大连发现亨氏婴幼儿辅食汞含量超标。亨氏的质量监管环节存在重大瑕疵以及供应链管理存在极大漏洞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2014年,浙江省食药监局官网公告称,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2014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标称为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随后,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不合格亨氏米粉的专项清查行动。随后有些家长举报反映,孩子吃了严重铅超标的“问题”米粉后,近段时间一直有呕吐症状,而且孩子的大便也是黑色的。

婴幼儿米粉主要是给1-3岁婴幼儿食用,涉及的生产原料繁多,对原料监控要求更高。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排毒能力不强,金属超标很容易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我国对即食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铅限量值为0.02 mg/kg,胎儿和婴幼儿对铅敏感,铅对儿童智力的损害受到广泛关注。铅的长期低浓度暴露可影响心血管、中枢神经等系统发育。摄入过多的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易激惹、多动、注意力短暂、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

8月15日,媒体到关注此次事件,消费者才了解到“亨氏米粉铅超标”事件。从亨氏对问题产品知情到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知情,其中存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差。消费者在这约一个月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和食用“问题米粉”的风险和概率也大幅增加。随后,包括中央电台和电视台以及众多国内外新闻机构、网络媒体都对此事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息经广泛报道后,全国由此开始围剿铅超标米粉。

(三)2014年浙江亨氏米粉铅超标事件的调查

浙江省局在接到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报告后就立即行动并清查封存亨氏4个批次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涉铅超标,对此,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向省内各市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开展不合格亨氏米粉的清查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清查行动,对全省303家涉及经营该批次亨氏米粉的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据悉,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54人次,目前已经封存614盒问题批次产品,其中,杭州鼎丰贸易有限公司307盒,杭州和美贸易有限公司176盒,其他零售单位131盒。

8月6日-11日,浙江省局就不合格亨氏米粉问题专门约谈了亨氏公司,现已对该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通报中涉及批次的问题还在持续发酵,责成其对问题产品成因作出交代,同时处置好消费者的损害赔偿。对于持续发酵的亨氏“铅米粉”事件及消费者对“召回不积极”的质疑,亨氏在给媒体的一份公告中表示,“经过全面排查,已查明事件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该批次原料发生了偶发性带入。”

15日-18日,浙江省药监局在其官网开始正式发布“在全省开展不合格亨氏米粉专项清查行动”的公告,表示近日接到杭州市场监管局报告,称其在2014年2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标称为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规格型号:400g/盒;生产日期/批号:20140413)严重铅超标。

19日,据英国路透社网站、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亨氏公司已经从中国市场召回了这批食品,但是亨氏在中国的品牌声誉大受影响。

20日,亨氏官网发布《亨氏致广大媒体及消费者的公开信》称,公司初步分析事件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该批次原料发生了偶发性带入,但仍待进一步核实。

21日-23日,《羊城晚报》报道的《亨氏米粉被曝严重铅超标 疑似问题食品广州仍在售》一文,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有消费者打来电话表示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兰州晨报》针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发现甘肃省已采取多个措施,全省清查亨氏米粉,一旦发现涉嫌问题产品,将下架停售。据《湖北日报》报道称,“铅米粉”在武汉销售3504盒(批号为20140413),已召回770盒。

云南昆明、河南洛阳、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山东烟台和黄岛、广东佛山和珠海等部分城市均未发现亨氏铅超标米粉,部分超市已主动下架相关产品。此外,佛山、重庆分别被查获和举报,只有烟台莱山部分超市已售部分问题亨氏米粉。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亨氏联合有限公司涉嫌生产不合格食品进行立案调查,并组织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亨氏联合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亨氏已在其官网发布《亨氏召回四个批次“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产品》的公告,该公司在声明中称,在生产这一产品的原料中发现超出标准的铅。亨氏公司称已经对4个批次名为“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的产品进行召回,并向消费者致歉。并在其官方微博还发布了受影响批次产品的退货操作流程。亨氏米粉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已启动相关产品召回,目前召回约1470盒。亨氏米粉相关负责人表示,铅超标是由于生产原料的设备更换零件导致的,属于偶发性点状污染,已召回同原料产品,这也存在可能性。

(四)2014年浙江亨氏米粉铅超标事件的处理

  1. 彻底查清铅超标米粉来龙去脉,进行大批量产品召回。

亨氏米粉相关负责人8月18日对新京报表示,公司初步推断,铅超标是由于生产原料的设备更换零件导致的,属于偶发性点状污染,目前公司召回了使用同一原料的四个批次的产品。铅超标问题出在原料上,生产商在生产“脱脂豆粉”这种原料时,更换过设备零件,零件的更换导致了这次污染,属于偶发性点状污染,污染范围不大。

资深食品安全专家表示从各种公开渠道来看,亨氏并没有因为汞超标的前科遭受到更多的行政处罚和消费者求偿诉讼,仅仅是召回产品了事,这也进一步纵容了亨氏,使其在短期内再次发生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此次亨氏米粉含铅超标是和其生产整个环境和工艺是有直接关系的,此次是铅污染问题,以前还有其他重金属污染问题,这足以说明亨氏的质量监管环节存在重大瑕疵。

亨氏在其官网发布《亨氏召回四个批次“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产品》的公告,并在其官方微博还发布了受影响批次产品的退货操作流程。

2.严厉打击铅超标米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合法企业正当权益。

亨氏中国公司发公告称,公司已经对4个批次名为“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的产品进行召回,并向消费者致歉。据亨氏公司统计,涉及浙江地区问题批次产品总数1472盒,其中,浙江地区2个经销商共计1360盒,浙江乐购6个门店共计112盒。除监管部门现场封存外,亨氏公司截至10日从浙江地区零售终端回收问题批次产品153盒,现已封存于公司广州仓库。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将对其后续处置工作给予密切关注。亨氏方面表示,对于已经回收的产品进行了单独封存,将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及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彻底销毁。杭州执法部门发现这批次产品铅超标是在7月15日,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后,召回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广州食药监局就地封存涉事4批次产品9.4吨。在检验结果出来前,禁止同类产品出厂和销售,并要求企业停产该类产品。

3.对制售铅超标米粉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曝光,适度控制宣传报道。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把握舆论导向,在危机事件中,传播速度之快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权威信息。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时,媒体迅速介入,对不安全食品及其生产厂家进行准确而及时的曝光,促进并与司法监督相配合,对食品安全危机做出处置,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对制售铅超标米粉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而且有力地宣传了职能部门对案件的查处力度,起到了动员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普及婴儿喂养常识、稳定人心、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作用。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