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7年8月中旬至12月,法国先后有35名平均年龄为4个月的婴儿被确认感染沙门氏菌。调查证实,这些婴儿都曾食用过拉克塔利斯集团位于克朗市的工厂生产的婴儿食品。
本次奶粉事件对法国奶制品产业冲击巨大,引起了消费者对于卫生安全标准执行是否到位、机构检测工作是否得当的质疑。而法国农业、卫生等政府部门2017年分别对克朗工厂产品进行了产品检测,都没有发现细菌感染问题,薄弱的监管也遭到指责。
(二)2017年法国奶粉沙门氏菌超标事件主要过程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菌。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感染病例数以亿计,其中约60万死亡。国内外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数占首位。沙门氏菌鉴定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根据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抗原特征、噬菌体特征等。大多数仅能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一些人可能以为婴儿配方奶粉是无菌产品,但现有科技仍无法生产无菌的婴儿配方奶粉。一般而言,婴儿配方奶粉是按三种生产工序制造:湿法生产工序、干法生产工序及干湿法复合生产工序。液态奶类可透过在容器进行热处理消毒(即经消毒的奶类);又或透过持续流动系统进行热处理,再以无菌方式注入已消毒的容器。与液态奶类不一样,婴儿配方奶粉须在干燥状态下生产,而生产过程涉及在不是无菌的情况下把配料成分进行干燥或干燥状态下混合,并可能添加不耐高温的配料。此外,由于在干燥环境中细菌通常更耐热的特性,故难以在这类制成品中完全消灭活致病菌。因此,婴儿配方奶粉并非无菌产品。
2017年8月中旬至12月,法国先后有35名平均年龄为4个月的婴儿被确认感染沙门氏菌,调查证实,这些婴儿都曾食用过拉克塔利斯集团位于克朗市的工厂生产的婴儿食品。
2017年12月,克朗工厂爆发问题奶粉遭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37名婴幼儿患病。
经济部长勒梅尔曾于12月9日签署部长令,要求召回拉克塔利斯集团受污染的相关产品。问题婴儿奶粉涉及Picot、Milumel、喜丽雅等品牌,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英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苏丹。共涉及600批、1.1万吨婴幼儿奶粉。12月下旬,拉克塔利斯集团又扩大了召回范围。涉事工厂已经停运,进行杀菌和清洁工作。
12月10日,宣布全球大召回之后,12月21日,兰特黎斯集团再次展开全球大规模召回,凡是今年2月起在法国西部克朗的工厂制造、包装的所有婴儿营养产品都将召回。
12月22日台湾多家媒体报道,兰特黎斯集团(拉克塔利斯(Lactalis)公司)在台湾再次发起大规模召回,食药署统计,问题奶粉出货量近17万罐。据介绍,香港市场共进口了2.8万盒涉事产品,部分已经分销,另外还有1.5万盒正在运送到香港途中,该中心会在产品抵达时将其封存。根据食安中心提供的名单,涉及的品牌为“Mon petit”1到3阶段产品。
2018年1月14日,拉克塔利斯集团总裁打破沉默,表示将会对受损害家庭进行补偿。法国乳业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于1月14日证实,因问题奶粉事件,这家公司正从80多个国家召回超过1200万箱奶粉。但消费者群体对此并不领情,政界人物也继续对此事表态,敦促政府和企业采取更有力措施。
(三)2017年法国奶粉沙门氏菌超标事件调查
1.奶粉中沙门氏菌事件的调查过程
2018年2月1日,拉克塔利斯集团发布公告称,细菌感染源最初位于克朗工厂1号干燥塔的底部,随后扩散到整个干燥塔。由于时间可能长达数月,足以导致干燥塔的多个部位产生感染风险,随后,该集团相关婴儿食品被大规模召回或停止销售,并宣布关闭克朗工厂1号干燥塔。
2.各方反应
- 公共卫生组:
2017年12月底,巴黎地方检察机关的公共卫生组针对毒奶粉事件发起调查,罪名可能涉嫌“非故意伤害”和“置他人生命于危险之下”。
- 经济部:
2018年1月中旬,法国经济部着手对2500个奶粉销售点进行排查,农业部对百余个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发起了专项检测,并要求企业和检测机构及时上报感染风险。
由于产品召回的工作效率不尽如人意,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宣布,召回受污染工厂所生产的全部婴儿食品,不受生产日期限制。勒梅尔指出,这一扩大版“召回令”是为避免因生产批号区分困难、人员操作失误等因素拖累召回工作进程,当务之急是保障公民的健康安全。他还表示,已要求拉克塔利斯集团尽快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查清污染原因并向公众作出解释。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危机,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只能出重招。针对法国2500个超市、商场、医院、药店等婴儿食品的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核实召回工作的实际成效。法国司法部门将展开调查,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会惩罚问题食品事件的责任方。
- 中国质检总局
事情发生以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对拉克塔利斯公司生产日期为2017年2月15日之后的“产品对华出口情况”进行了核查。
(四)沙门氏菌症状及控制措施
1.沙门氏菌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绞痛等症状,通常在发热后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合并脑膜炎或骨髓炎 。
2.控制措施
企业厂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生产食物的基本要求就是严格依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守则严格遵循生产规范要求。
原料选择:对食物原料的选择也要提高警惕,牲畜在进行宰割处理的时候是要被有关部门严格检测的,在选择食物原料的时候企业要查看是否有有关部门盖章的合格证件。
加工过程:注意生熟严格分开处理。首先,在厂子里的员工不可以随意走动,员工只能够在自己规定的工作区内活动,生食物的工作人员和熟食物区的工作人员不可以相互接触。还要注意防虫防鼠的处理工作,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人和动物的身体内和粪便当中,因此,做好防虫防鼠的工作必不可少。处理熟肉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处理,熟食的储存空间、储存时间以及温度等对熟食的安全至关重要,沙门氏菌不同于其他细菌,即便沙门氏菌使食物发生病变,该食物看起来也不会变坏。如果熟食储存时间较久,那么即使看着没有变坏,工作人员也要注意给该食物进行加工,彻底消灭沙门氏菌。
(五)2017年法国奶粉沙门氏菌超标事件暴露出的安全隐患
1.政府惩罚力度过轻
下架奶粉仍在销售。1月9日,法国大型超市集团勒克莱尔宣布,其旗下多家超市销售了1000多罐位于召回名单之列的婴幼儿奶粉。次日,法国主要超市集团欧尚、家乐福等纷纷“投案自首”,家乐福承认共卖出434罐、Système U卖出384罐问题奶粉,其他超市也或多或少销售了一些问题奶粉。
众多大型超市仍在销售已经召回的问题奶粉引发法国舆论的愤怒和恐慌。“整个行业都在颤抖!”法国《费加罗报》如此评论。法国消费者协会于近日向勒克莱尔、欧尚、Intermarché和家乐福四大超市提起诉讼,称其故意拖延问题奶粉下架时间。该协会主席阿兰·巴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超市违规销售下架产品令人心惊,但并不意外。巴佐认为,企业有责任遵守政府的召回行政令,但是政府对类似违规事件的惩罚过轻,无法形成威慑。
2. 涉事各方互相推诿
拉克塔利斯曾为第二次召回奶粉的数量与法国经济部讨价还价,试图“大事化小”。这一不负责任的态度令法国经济部不满。最终,该部以“拉克塔利斯可能无法控制感染的风险”为由下令召回620批次奶制品。此次事件再次发酵,勒梅尔称,法国政府“不得不为这个失败的企业善后”。
作为经销方,受消费者抨击的法国大型超市对自身的问题含糊其辞,认为造成违规销售的主要原因是拉克塔利斯集团的召回机制和物流派送存在漏洞。欧尚方面称,其所出售的问题奶粉均是拉克塔利斯在召回日之后送达的。勒克莱尔集团则解释,问题奶粉在入库时商品标签就已被换掉,以至于没有发现问题。
成为众矢之的的拉克塔利斯集团却有另一套说辞。1月14日,拉克塔利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埃马纽埃尔·贝尼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对事件负责、吸取教训,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并承诺对受害家庭给予补偿;另一方面,贝尼耶为本集团辩护,认为其在程序上没有任何过失。
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表示,在产品召回事件中,生产企业必须为之负责。此外,产品销售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也应负起责任,一方面要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另一方面要向客户告知召回程序。法国舆论普遍认为,从生产商到销售商,包括中间的政府监管部门,都应对此次违规销售承担责任。但如今涉事方各执一词,承认错误的不少,愿意担责的却不多,明显是“互相踢皮球,推卸责任”。
3. 政府监管不力
据悉,克朗工厂早在2017年8月就实施了内部自动检测,在清洁工具和烘干炉壁上发现了沙门氏菌。然而,彼时市面上拉克塔利斯旗下的奶粉却没有发现沙门氏菌的痕迹。直到11月底,法国公共卫生部门发现大规模沙门氏菌感染病例,问题奶粉事件才浮出水面。对此,拉克塔利斯坚称已将情况报给卫生部门,然而法国政府方面却表示对检测结果并不知情。监管部门以及其附属检验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检测情况和经济情况选择1种或者多种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作为国标方法以外的补充检验方法, 以便更高效地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和推动快速检验方法的逐步完善。
4. 法国安全监管严重滞后于产能扩张步伐
标榜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盟,为何食品安全危机不断?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这次法国婴幼儿乳品安全事件反映出,安全监管已经严重滞后于产能扩张的步伐。“沙门氏菌是19世纪末发现的一种细菌,比较常见。在现在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中,这种细菌出现的可能不大。由于沙门氏菌发现时间很早,在生产管理中对这类细菌包括像大肠杆菌会有很好的处理机制。之所以在法国出现了这样非常低级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本上是由于他们在原料使用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大缺陷。这些年由于中国等国家的乳品消费需求剧增,他们的生产超负荷,资本管理已经跟不上生产产能扩张的步伐。”
从以往的食品安全危机中可以看出,欧盟国家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过于关注终端上市产品,严重忽视了产品的原料安全、动物防疫安全和生产过程安全。宋亮认为,这次法国乳品爆出的低级问题很可能是原料安全问题。“在过去五年,沙门氏菌在美国和欧洲都出现过,鸡蛋、西红柿这些产品大多都通过受污染的动物饲料或者受污染的添加剂造成沙门氏菌感染。乳制品通常要进行加热处理,比如婴儿奶粉、常温奶基本都在100度以上加热,低温巴氏奶在70度以上。通常这种细菌在60度以上加热可以杀死,法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了一些受到污染的原料,可能是牛粪或相关的粪便进入奶里面,没有及时处理。此次法国奶粉事件反映出法国相关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手段非常低、非常差,欧洲、美国的产品不是绝对安全。”
(六)2017年法国奶粉沙门氏菌超标事件的处理
1.法国经济部:
近期法国食品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生产的婴儿食品,包括婴幼奶粉,被勒令召回。2018年1月中旬,法国经济部着手对2500个奶粉销售点进行排查,农业部对百余个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发起了专项检测,并要求企业和检测机构及时上报感染风险。
由于产品召回的工作效率不尽如人意,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宣布,召回受污染工厂所生产的全部婴儿食品,不受生产日期限制。要求拉克塔利斯集团尽快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查清污染原因并向公众作出解释。去年12月,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曾签署一份决定,要求暂停该集团自2017年2月15日起生产的600余批婴儿食品的销售与出口,并且对已售产品进行召回,同时公布了全部召回产品的名称、生产批号及保质期。清单中涉及大量供婴幼儿使用的一段和二段奶制品、近母乳型奶粉和婴儿米粉等。
针对法国2500个超市、商场、医院、药店等婴儿食品的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核实召回工作的实际成效。法国司法部门将展开调查,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会惩罚问题食品事件的责任方。
2.中国质检总局
事情发生以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对拉克塔利斯公司生产日期为2017年2月15日之后的“产品对华出口情况”进行了核查。确认产品进口时,进口商都提供了检测报告,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抽取部分批次产品进行检测,也没有检出沙门氏菌。但作为预防措施,检验检疫机构已敦促相关产品进口商,对属于法方召回范围的产品进行召回。该集团中国负责人表示,报关单显示,中国内地市场涉及召回的产品有42个批次,共需召回4万多箱,合计27万罐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