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概述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的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经过医院调查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而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2 2020年中国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主要过程
2020年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2020年10月13日,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2020年10月19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于当天中午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3 2020年中国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
2020年10月5日当地公安机关刑事调查后排除人为投毒的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品中黄曲霉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2020年10月13日经流行病学检测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1.4 椰毒假单胞菌及米酵菌酸特点
椰毒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段钝圆,无芽孢,有鞭毛的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pH5~7范围内生长较好,易在谷物的发酵制品、薯类制品、变质的银耳木耳等食品表面生长。引发此次中毒事件的就是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这种毒素的厉害之处在于比较稳定,高温也很难将其杀死,所以很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轻、抽搐等症状。当和发病者吃了同一种食物,即便没有出现症状,也要尽快去就医,及时观察,以便能够及时治疗。
1.5 2020年中国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处理
1.5.1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提醒,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2、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3、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4、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由于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5、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秋冬季大量葡萄上市,很多人喜欢自制葡萄酒,但自酿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1.5.2 国家卫健委提示:
1、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2、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3、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3.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启示
杜绝类似家庭自制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机构、各方媒体、中国公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该案例中,政府相关机构表现出了监管松懈,执行不力的现象,对于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没有调查清楚就急于公布,给大众带来误导信息。我国应当加强相关机构执行力度,提升质量检查判定速度和判定精度,并且要学会与专家沟通,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各方宣传媒体应当在保证宣传及时的同时,更加追求宣传内容的准确性,增强职业修养,否则会对人民群众带来误导,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在该案例中,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是我国公民对于食品中致病菌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同时对于本地的传统自制食物的信任使得忽视了相关加工及储存的要求,另外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很多人开始对“酸汤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食用该种食品,作为公民,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对问题食品保持关注,别再对“大家都这样”不以为意,别再对“以前都没事”习以为常。对“粒粒皆辛苦”的珍惜不应从囤积粮食开始,注意入口食物的制作和保存更关乎健康与生命。要学会理性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