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许多人早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白色血液”。然而,人们关于牛奶的认知有时却存在误区。今天,就跟小课一起来盘点一下关于牛奶的常见认知误区。
1.空腹不能喝牛奶?
空腹状态下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和乳糖可以提供能量,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而且,空腹喝牛奶非但不会伤胃,反而有利于胃部健康,因为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具有抗微生物感染及控制黏膜炎症的作用。由于人体差异,对于那些乳糖不耐受的人而言,空腹喝牛奶容易加重乳糖不耐症,因此在空腹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现象。对于这一类人,建议在饮用牛奶时搭配早餐或其他食物,这样可以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营养吸收也会更均衡、更全面。
2.牛奶加热会造成营养损失吗?
大家都知道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是“蛋白变性”并不会“大大降低”营养价值。我们摄入蛋白质,并不是为了蛋白质本身,而是为了获得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从蛋白质到氨基酸,蛋白质不仅要“变性”,还要被消化酶切成一个个小肽和氨基酸。通常所说的“变性”,是蛋白质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空间构型,把分子伸展开来,反而方便了消化酶与蛋白质的充分接触,更有利于消化。虽然牛奶加热不会损失多少营养物质,但并不建议牛奶二次加热饮用,因为在反复加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同时,牛奶中糠氨酸、乳果糖含量逐渐递增,而糠氨酸、乳果糖含量越多,说明牛奶中活性成分损失越多,影响牛奶的质量。
因此,除了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大家是可以空腹喝牛奶的,而且喝牛奶时还可以加热到自己喜欢的温度,但尽量一次性饮用完,切勿反复加热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