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全国震惊。全国各地加大了对海南豇豆的检测力度,又有多个地市发现海南豇豆残留高毒禁用农药。海南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为此展开专项调查,尚未发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案例,但事实上,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在海南仍有销售。
(二)背景
海南省今年共种植豇豆20万亩,预计产量约40万吨,目前已经出岛20万吨。三亚、陵水、乐东是豇豆的主要产地,有10多万亩。被检测出含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的豇豆,就产自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
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杀虫剂,能通过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且成本低,利润高,杀虫效果好。
对于豇豆中为何会含有高毒农药,海南省农业厅表示,部分菜农为了省钱直接购买高毒农药,而豇豆的采摘周期较短,采摘完以后农药没有挥发,造成了豇豆农药含量超标。此外,海南检测技术人员较少,设备不健全,也是“毒豇豆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2010年2月22日,武汉当地媒体报道称,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23日经全国媒体转载后,立即成为国内焦点。
随后,多地媒体相继曝出海南豇豆残留高毒禁用农药。武汉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2010年1月28日至2月5日分三次对市面所售豇豆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在全国最先确定毒豇豆为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并将这一事件和禁售意见上报武汉市政府领导和湖北省农业厅。2月8日,海南省农业厅收到武汉市农业局发出的关于海南豇豆事件的协查函,随后便召开紧急会议会商解决方案。会后,海南省农业厅发布《关于加强冬季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责成三亚、陵水和乐东等豇豆主产区加强监管,确保豇豆保质保量的输人市场。此外,海南 省农业厅还成立专家组,将专业技术骨干派往省内各豇豆种植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辅助产品质量安全检査。两天后,海南严格实行瓜菜检测信息每周一报制度,由专人专项负责,出现险情及时上报。
(三)影响
湖北、广东、杭州、合肥等地都发现海南一些地方生产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农业部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
武汉共销毁有毒豇豆3.6吨,阻止近25吨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豇豆事件让海南当地的农民、代购商和外省货商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海南豇豆滞销,价格下滑跌破1元,当地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四)官方反应
在接到武汉关于海南暂售豇豆的通知后,海南省农业厅立即派调查组到各个豇豆产地检查,将豇豆生产基地瓜菜收购点百分之百纳入监测范围,而对有毒豇豆可能出现的原因,海南省农业厅官员分析,由于去年底海南气候阴湿,蔬菜虫害多,或许有农民提前洒了高毒农药,因此不排除其它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可能。只是少部分海南豇豆被检查出含毒农药,并不代表所有的海南豇豆都有问题。
对于公开销售甲胺磷的事实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局农业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邢孔文给与了驳斥。他说,无论浓度多少,像甲胺磷和水胺硫磷这样的高毒农药在海南是绝对禁售的。除了罚没之外,还有追究店主的行政责任,处以3万到10万不等的罚款,另外还要吊销营业执照。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移动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邢孔文还表示,为查处农药店销售高毒农药,他们采用了蹲点、设卡检查等方式,但三亚市农业部门至今尚未查到农药店销售高毒农药的情况。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对方不应该这样做。三亚市农业局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崖城地区豇豆检测的检测员说,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上,外省的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处问题,例如白菜有机磷超标,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这位检测人员十分不理解武汉有关部门曝光的做法,认为这样做于国于民都无益。
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也认为,按照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技术部门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但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