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人体主要通过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而发病。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如禽畜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较少,主要与交叉污染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国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感染事件中,沙门氏菌感染经常位列榜首。在美国,沙门氏菌感染疫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去年10月份,美国CDC也报道了沙门氏菌感染的疫情。在我国,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感染每年也有报道。相比新冠疫情,我们对于沙门氏菌感染的认识要更深入。沙门氏菌感染后6小时到6天内,被感染者会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腹泻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血便的情况,有的感染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4-7天。大部分人可以自愈,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沙门氏菌后症状可能较重,需要及时就医,抗生素治疗有效。2012年6月17日18时,甘肃省皋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黑石川乡卫生院报告接诊17名腹痛、腹泻头痛伴寒战症状的村民。2013年10月7日美国生鸡肉产品中出现大规模沙门氏菌疫情,此疫情的致病菌为耐药性海德堡沙门氏菌

(二)2019年9月21日东莞凤岗幼儿园食物感染事件的主要过程

1.9月21日晚,广东东莞市凤岗镇蒙田幼儿园部分儿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凤岗镇疾控中心接到该镇蒙田幼儿园报告称,陆续有家长反映孩子出现不适,疑似食物感染。

2.9月22日上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发布通报,东莞凤岗镇一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感染事件。同时,东莞市启动食品安全Ⅲ级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统筹处理凤岗镇蒙田幼儿园食物感染事件,全力救治患者,开展全市专项检查。

  1. 截至22日上午7时,共有168名幼儿分别到东莞、深圳两地相关医院就诊(东莞48人,深圳120人),其中有70名幼儿需住院治疗(东莞44人,深圳26人)。
  2. 截至9月22日下午4时,共有254人(东莞46人,深圳208人)检查就诊,其中幼儿242人,教职工及家属12人;住院及留院观察100人(东莞40人,深圳60人)。
  3. 截至9月22日晚上24时,两地住院及留观103人,其中幼儿99人,教职工及家属4人。
  4. 自9月23日16时起,没有收到新增病例报告。
  5. 截至9月24日,共有276人到东莞、深圳两地医院检查就诊,症状均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部分住院患者陆续好转出院。

(三)2019年东莞凤岗幼儿园食物感染事件的调查及处理

2019年9月22日上午,东莞市启动食品安全Ⅲ级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统筹处理凤岗镇蒙田幼儿园食物感染事件,全力救治患者,开展全市专项检查。东莞市要求该幼儿园停课,市场监管部门对蒙田幼儿园放糖未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涉嫌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依法拘留涉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根据涉事幼儿恢复和该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隐患整改等情况,研究评估后再确定复课时间。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急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对全市各镇街的学校(幼儿园)饭堂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落实消毒、隔离等措施。同时,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学校进行抽查,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的工作要求。

(四)沙门氏菌食物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消费者:

(1)沙门氏菌可能存在于多种动物身上,包括家禽、牛、羊等牲畜,也包括一些冷血动物,如宠物龟、刺猬等。因此,在接触各种动物后一定要及时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再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尽量避免“病从口入”。

(2)一些食材上也有可能感染沙门氏菌,比如被污染的鸡蛋壳,美国在2019年还曾经报道过因被污染的木瓜而导致病菌传播的事件。因此,对于鸡蛋,一定要注意触摸后洗手;对于各种生食的食物,要注意尽量做好清洗,甚至有时候适度消毒也是可以的;切菜的案板要生熟分开,千万不要混用。

(3)饭前便后要洗手很重要。在护理加重腹泻病人、为病人处理粪便时,更要多加小心,尽量避免进一步的污染;对手进行尽量的洗净消毒,对马桶也可以进行适度的消杀。即使家中没有相关的感染者,也应该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好好洗手的卫生习惯。

(4)夏季是沙门氏菌感染的高发季节。炎热的天气和未及时冷藏的食物都是沙门氏菌滋生繁殖的重点,因此,在夏天,如果是易腐败的食物,放在冰箱外2小时以上,应尽量丢弃;如不丢弃,也应该加热至100℃以上后再食用。

(5)沙门氏菌怕热不怕冷,在100℃高温下可以瞬间死亡,在冰箱中,虽然它的繁殖会减弱,但仍然可以持续存活,因此,对于冰箱冷藏的食物,也不可大意。生食的水果等应好好清洗干净,削皮食用;能做熟食用的食材,应该尽量做熟做透再食用,千万不要大意。剩饭剩菜需要冷藏保存的,建议覆盖保鲜膜再放入冰箱;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加热到100℃,热透后食用。

政府职能部门:

(1)建立监测预防系统

(2)提高消费者意识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信息渠道向公众开展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各种动物疫情的正确认识,避免疫病信息不可查、不可靠、不全面等问题,杜绝各种不实谣言导致消费者心理恐慌。

(3)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