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食用油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沥青”这一话题引发人们的关注,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课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在高温下容易氧化裂解。当食用油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开始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挥发性物质,俗称油烟。如果继续加热至300℃以上并且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油就会像木头开始燃烧一样。如果燃烧得完全,甘油三酯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时候是不会产生黑色物质的。
然而,如果油没有完全燃烧,就像木头没有完全烧尽会留下炭一样,甘油三酯会变成黑色小颗粒。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裂解的同时还会形成分子量较大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沥青状”黑色胶状物。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油品质量问题,也不是品牌或油种的问题,而是所有食用油在不完全燃烧后的共性。
综上所述,食用油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并非沥青,而是一种正常的化学变化。在此,小课建议大家:在烹饪时避免油温过高和长时间加热。同时,选择精炼植物油等在高温下稳定性更好的食用油进行烹饪。听完小课的讲解,你是否了解真相了呢?